费孝通先生的“差序格局”告诉我们一个水波似的中国乡土社会,这毕竟是与西洋的社会格局是不同的,那么在改革开放成果显著,户籍制度明显松动的今天,这样的格局还会持续下去,或者效果更加显著么?
我的看法是西洋的社会团体制度我们学不来,中国乡土社会中的“差序格局”不会消失,只会越来越严重,其原因除了传统的血缘,地缘外,如劲竹先生所讲,利缘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了。
形成中国差序格局的理论基础是孔子的《礼记》,它把社会生活中的重重规范划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中国的哲学系统里儒家占了很大比重,而儒家最讲究的便是人伦,《礼记》中所讲的十伦,鬼神,君臣,父子,贵贱,亲疏,爵赏,夫妇,政事,长幼,上下,无一不是规定人们之间的地位顺序,且不说儒家思想几千年道德的余威,单是当今社会背景下的传统回归,就可以让大家继续维持之了,由此看来,“五四”时期反孔,反礼,是反对了。
再说说利缘这一结构,一位英国首相曾经说过:“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此话用于大国间博弈自是不错,可坊间还有一句此话的翻版,就更有趣了“一起同过窗的,是话关系,见面可以说说话;一起扛过枪的,是酒关系,见面可以喝喝酒;只有一起嫖过娼的,才是铁关系。”话虽然粗了一些,但理一点也不粗,当今的社会,每一次改革,每一次新政策出台,都是一个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当传统的,维持人们之间关系的血缘关系因为人口的不断迁移,流动而变得淡薄;以“街坊”为代表的传统地缘关系,因为现代化住宅的普及而被禁锢的时候。利缘在这一新兴关系的作用便被凸现。(这是我的一点看法,不知是否正确?)
在利益的再分配过程中,谁来或者说如何来确定分配的比例呢?只能靠等级高低了,毕竟人口众多是我们无法忽视的国情,这些为差序格局的继续存在,发展,提供了土壤 这些在今天的环境下,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三农问题”应该纳入各位高校环保领袖的视野! 三农问题是一个大的问题,今日的环境问题已经刻不容缓,面对这些你、我应做些什么? 我觉得可以做好城市周边的农村开始 留在这里的这篇小文是要引起大家思考? 我们的国情是长期的城乡二元对立格局造成资源的极度不平衡,虽然现在开始好转,但我们仍然不能否认,广大农村的环境还是值得关注的! 因为农村为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承担了太多的不幸,比如在一些地方,城市搞环保了,污染的企业怎么办?转移到农村去!然后再 \"农村包围城市\"! 在农村有和其环境污染现状不适应的制度与法规缺失!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在一些地方村民还对自然保持着原始的崇拜!这也是他们维护环境的原动力! 分析的很好,有计划,有预见的思考前沿的问题,需要我们大家都学习! 我们今年准备把环境教育推广到农村去,扎实的作些工作,让广大农村也能拥有和污染者,环境破坏者对抗的武器!比如思想意识,相关法规等! 德治 法治 人治
中国农民的卑微值得学习和尊崇,而愚昧无知却让人笑骂不已, 还有就是不可否认他们的聪明,其实更确切的说是智慧,更值得我们深思……
德治 法治 人治
三者应用于传统的农民之中,各有利弊重要的是做事时做到:合情 合理 合法真的很不容易啊~~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