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
绿色大学生论坛从第一次进入我的视野也有三年了,这三年也就包含了绿色大学生论坛从辉煌到今天的沉寂的一个几乎全部过程。一直以来,我都确信绿色大学生论坛对于中国学生环保社团的发展进而对于中国的绿色运动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由此,我也始终静静地观察和等待着绿色大学生论坛的每一个脚步,并且为她的每一点进展欢欣鼓舞。然而,越来越多的失望,越来越长时间的无声无息,其中也有几次重振的努力,但最终还是只留下一些叹息。
最近这封由温波、黄亮发来的一封标题为"Green Student Forum"的信函,可以说是又一次新的尝试和努力,也许,是时候了!
相信大家收到信之后,各自有一些考虑,乐观的,不乐观的,积极的,消极的。长期以来,我这边也积累了一些思考,在此就借这个机会大致梳理一下供交流和参考(无非在原先基础上的继承和一点点改良):
总体结构:温波在信中提到了理事会的建立,我对此的构想是
理事会、工作委员会双层结构
理事会:由经验较丰富的学生社团工作者组成
职能:把握绿色大学生论坛发展总体方向,确定绿坛开展的主要工作和项目, 并负责绿坛的社团资助的审批
地域问题:全国大体均衡分布
工作委员会:由具有潜力的相对较新参与学生环保工作的人员组成,同时也锻炼其能力,培养未来人才
职能:在项目分管负责人组织下,进行简报资料搜集编辑等具体工作
项目分管负责人由理事会成员担任
地域问题:出于工作便利原因北京为主,可以网络完成的工作同时也吸收各地的工作人员
绿色大学生论坛发展的总体方向:构筑中国学生环保社团的信息交流分享大平台
绿色大学生论坛的主要工作和项目:
1、传统项目的去留:
简报:优先保留,同时发布电子版和纸版
可以采用电子版频繁发布并构成索引,纸版整理一段时间的精华结集发行的方法
绿色书架:保留,但是考虑转换职能
职能由原来的帮助在京社团建立绿色书架变为搜集在京的免费资料等,向全国社团分发(全国社团的概念:先确立一批重点社团,再根据绿坛人手多寡扩大范围,并结合地区资料分发分中心的方法);在资料直接分发外,也包括提供可以获取的资料联络信息给社团自行索取和提供社团列表给资源组织让其分发
绿色记者:考虑去除,这是我的个人想法,认为和信息平台的总方向关系不大
2、新项目的建立:
借助互联网建立网络交流大平台,实质是通过宣传充实现在的人气不足的BBS
建立网络社团发展答疑栏:由理事会成员及邀请的人员轮流主持
借助GGF的资金帮助,建立社团资助项目,资助额按项目或社团在300-2000元间:对于此项工作的考虑,有些类同于GGF将一些小的学生社团资助工作转交给GSF去做
3、未来项目的建立和发展:
机动灵活的建立合适的新项目,逐步发展
绿色大学生论坛工作的目标和价值:支持弱势学生环保社团的成长
此外,办公室耗费资金较大,可否考虑分拆,平时利用一些学校公用场地开会,可以考虑购买电脑放在使用较多的同学宿舍,并支付上网费;或者在工作完全展开需要办公室时再行租用,现在先节省一些资金用于社团资助项目
至于理事会工作的开展,考虑采用邮件群发前期交流,必要的时候再召开网络会议。最重要的是确立分工,想一想真地做起来,千头万绪还是非常艰巨的。无非期望理事会成员在选择加入之后,即负起责任而非消极没有反应。
以上是一些不完全也很不高明的一些想法,更谈不上惊人之处,因为这些想法是长期慢慢形成的,有些也遗忘了,有待继续补充。这次的努力可以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实在是难以预料,可以感受到困难重重,但是我想,如果能一点一滴踏踏实实做起来,也是功德无量了。留待诸君努力。 信二:Re: 8月10日会议纪要 (2003年8月12日)
================================
您好!
昨日闭门造车,发送一函,全然不知10日在北京已经召开了这么一次会议,今天见到会议记录就写几句话给未来的绿色大学生论坛:
精兵简政:一人一事,负责到底,人不必多,做事就好;规则上不要忙着制订繁琐漂亮的制度,约法三章,明其要处;工作人员(非理事会)相对稳定,更换频率必须低于一般社团——理事会的价值也在于此——已经掌握丰富的经验,形成环保社团发展经验的高地而非盆地
先易后难:先小后大,台阶式发展,不要追求一步完善;国内学生社团的联络上,先点后面,先确立一批联系社团而不要费力求全
方向明确:作北京大学生绿色论坛还是做全国的?想做全国,又恋栈北京,分散有限精力乃至以偏为正实不可取。如必要,可将专门针对北京社团的工作专辟一个工作组或者甚至独立分出;或云,北京是基地,实际基地作用大小全在于人的工作。做信息平台,还是准备做点其他项目?不是不可以,顺势而行,必须在做好本职的基础上有余力
注重传承:从开始工作的第一天就考虑好现在有谁作,将来谁来做,民主选举之法固佳,然其深度广度皆难圈定,也许可以公开招募若干(有心者不可谓无,让终究应者寡,心理原因),社团推荐若干(真可以理解绿色大学生论坛的理念推荐合适人选么),理事举荐若干(此途径虽略悖民主,只要举荐者秉公正之心,实际效果最佳,这个大家心里明白),多途并上,而不相废弃
至于公开公正,时时注意,不需多说
最后两句:1、磨刀不误砍柴工,不要为恢复而恢复,仓促上马,必须明确大致思想,明确方向然后开始
2、勇于破旧立新,这是最大的期望
言尽于此,未来如何非我所能预料了——主要是指人的因素 一字未改,原信照录。本来GSEAN建设之初,就想发上来给大家参考的,但是总是懈怠了,今天把信箱翻了个底朝天,总算找到了,不辜负呵呵~~~
因为是很旧很老一两年前的事情了,大家随便看看,主要看其中表达的一些思考,而不是实际运用问题。 呵呵
你把当年卢红燕建议北京绿色论坛的回信也拿出来啊
我懒得去找:) 呵呵,这可是原创区,仅表达个人的观点,不能把别人的信当原创~~~~可以发在别的版面 果然是厉害,时至今日,读到你的思考,还是有远见和深度。佩服! 不然怎么能叫差距呢,嘿嘿
楼上的好习惯,把沉寂这么多年的老帖子也翻出来了 确实很厉害。。。。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