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环保狂人”记录鸟儿被杀戮真相
来源:华声在线“环保狂人”高亮
“这本是一次寻找温暖和食物的回家之旅,不想却充满着暴力、血腥和杀戮……那些恪守承诺和繁衍法则的候鸟,大概不会明白,为什么会这样。”这段话写于2012年8月15日。写下这段话的年轻人叫高亮,长沙环保职业技术学院大二学生。这天,高亮刚结束在郴州桂东县金兰村“千年鸟道”的整晚蹲守。
在此之前的一个多月时间,高亮的足迹触及湖南多个市州。他每天负重徒步近40公里,走破4双鞋,只为寻找“湖南野生动植物保护”的真相。35天,22个乡镇,在他人看来,这是一趟充满艰辛的“环保苦旅”。高亮不愿多说其中的苦楚,他只是希望,人类与动植物能和谐共处,让有生命者享有生命,让候鸟自由飞翔。
环保狂人
徒步考察动植物保护现状
活熊取胆事件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高亮拉出几张桌子,摆在食堂前坪围成一个笼子,然后把自己全身涂得漆黑,穿了件黑色大棉袄,钻进桌子底下进行40分钟活熊取胆表演。由于待的时间太长,后来被同学拉出来时,他已手脚发麻,真正变成了“被麻醉的黑熊”。
高亮对同学“不环保”的行为“深恶痛绝”,他曾找到学校团委书记,建议“严厉处罚乱扔垃圾、一次性筷子等行为”。有人说,他的行为有点“环保狂人”的味道。
这一次,他又“犯狂”了。今年刚放暑假,高亮背着相机、书本、睡袋、换洗衣服、手电筒等物品,搭上了从长沙去桑植的大巴。除同行的南华大学一位周姓同学外,没人知道他的宏大计划:徒步考察湖南动植物保护现状。
临行前,他在网上查了不少资料。其中郴州桂东和株洲炎陵,有“千年鸟道”之称,候鸟迁徙季节,打鸟现象却很严重。高亮决定8月中旬左右前去考察。
7月22日,湘西古丈县岩头寨镇草潭村,高亮考察的第三站。天气炎热,他在寻找森林公安向智勇墓的途中中暑,一脚踩空,滚下山去,所幸身子被一截树枝挂住,捡回一条命。接下来的行程中,高亮大部分时间都是徒步,平均每天行走近40公里,最多的一天有60多公里。考察第十天,第一双运动鞋鞋底开裂,他在镇上买了一双新鞋子,继续赶路。 搭好帐篷
准备彻夜蹲守看到真相
8月15日,高亮终于抵达桂东县境内。临近夜晚,他租了一辆摩托车,坐到了该县增口乡金兰村。桂东位于湘东南,罗霄山脉中部南段。金兰村有一处“鸟岭”,每年谷雨时节,数以亿计的候鸟在桂东的八面山、齐云山等地觅食后,集群经过此地,飞往北方避暑。秋分时,它们再途经鸟岭,飞往南方避寒。
候鸟群中,有天鹅、白鹤、苍鹭等珍稀物种,也有白鹭、池鹭、夜鹭、环颈雉、黑水鸡、扇尾沙锥等。这些候鸟迁徙周期较长,从8月份一直到12月份,高峰期集中在9-10月份。
与此格格不入的是,山民在此打鸟,已有数百年历史。近年来,甚至有不少外地人来此捕鸟。
高亮描述他当时的心情,“很激动,又有些紧张,怕自己看不下去,一时冲动出面制止。”村里一位好心村民被高亮的精神感动,告诉他捕鸟的具体地点,并叮嘱他,“千万不要张扬”,“村民很谨慎,怕市里知道。”这位村民说,早在7月份,就有当地村民和外地人在坳口打鸟,这段时间已经增多,一晚上在坳口被打落的鸟估计有好几吨,平均每人可以扛两麻袋回去,还有一些外地人开着小卡车来装运,场面震撼人心。
高亮的帐篷就搭在离捕鸟坳口不到1公里的位置。他认为,再怎么危险,也要在这里彻夜蹲守。
村民告诉高亮,捕鸟最好是在大雾阴雨天气,这样候鸟就飞得低,更容易打落。高亮记得,那天晚上,却是难得的晴好天气,“星空静谧,村庄祥和”。
一场杀戮
30天来第一次掉下眼泪
晚上7点,高亮蹲守在坳口。跟他一样蹲守的,还有黑压压的打鸟人群,有中青年男女,也有老人小孩,还有很多开着豪车前来的有钱人。他们举着手电筒,束束强光刺破漆黑的夜空。所有人都在等待那些归途中的鸟群。
高亮将DV藏在衣服里,豆大的汗珠顺着耳际滑落。如果被发现,不仅功亏一篑,还可能面临其他危险。
7点40分,一阵刺耳的枪声掠过天际。紧接着,是更急促的枪声,竹竿、鸟铳、天网,几乎在同时扑向夜空中突然出现的鸟群。
“砰砰砰,扑扑扑……”飞翔中的鸟儿纷纷坠落,挂在树上,落在人们的头上、河边的草地里。有一只白天鹅落在高亮伸手就能摸到的地方,嘴角流出殷殷的血。
20岁的高亮,30天来,第一次掉下眼泪。他把这些场景,都拍在了视频里。
高亮一直蹲守到天亮,打鸟的人们渐渐散去。地上除了残留着的矿泉水瓶、啤酒瓶,还有鸟儿们的羽毛和鲜血。
高亮说,这样的场景,让自己几个晚上都没有睡好。“人们打鸟已经不只是为了赚外快,更多是为了娱乐,有村民告诉我,村子里的男女老少集体出动,场面壮观热闹,很好玩。每年在这里消失的候鸟成千上万,捕鸟现象如此猖獗,让人心痛、震惊。” 看到希望
与“三脚虎”结下了友谊
在拷问和自责当中,高亮经常回忆起在郴州宜章县长策乡狮子口山的故事,“它们让我对未来充满希望。哪怕现在是血腥的、杀戮的,我也相信会有变好的一天。”
狮子口山距离鸟岭数十公里,在这里却有着和鸟岭完全不一样的场景。狮子口山位于郴州宜章、资兴、苏仙交界处,这里完整保留着35万亩原始森林、7万多亩高山草甸,以及大批珍稀动植物资源。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政府为了“剿匪”会放火烧山,这一做法“演变”成当地一种习俗。“有的村民动不动就上山烧树,尤其在秋冬季节。”高亮说。
1983年,一位叫刘茂真的老人,带着他那只剩三条腿的大黄狗“三脚虎”来到狮子口山,做起了护林卫士,一年四季都住在山上。近30年来,他经常跑到林中灭火,叫森林公安抓捕烧山的人。
“虽然折腾得够呛,但救了一片森林。”高亮说,在老人的保护下,狮子口山上的树木慢慢恢复,为了保护森林、草甸,老人前些年“以身作则”,卖掉了自己的牛羊,只喂了几匹拖货的马。
高亮住在狮子口山的那两天,与“三脚虎”结下了友谊。“山上有一种长条状的黑色虫子,专吃植物的汁液,也咬人,咬住就不松口。下山回来,我和‘三脚虎’身上都是这种虫子,我帮它捉虫,后来,它也帮我清理衣服上的虫。”高亮笑着说。
8月20日,高亮在株洲茶陵县结束了最后一天的远足。他带着购买的第四双运动鞋、破破烂烂的衣服和睡袋,回到了长沙。
分享记录
希望更多人关注环保
捕鸟,只是冰山一角。高亮说,好在自己已经尝试着去做了,哪怕微弱,哪怕笨拙。
目前,高亮正在整理自己的考察记录,包括图片、视频资料、日记,“想和更多人分享我的收获,如果能对动植物保护作出一点贡献,那就太好了。”
高亮坚持认为,环保方面,问题多于成绩,“捕鸟为什么猖獗?村民环保意识缺乏、政府监管执法不严、法律和市场都存在漏洞。另外,或许也从侧面反映出,湖南的动植物保护现状真是不容乐观。”
高亮说,“湖南的山林树种单一,多是杉树、松树,生态结构不稳定,甚至很多地方已经没有植被,比如娄底冷水江,整个锡矿山都是光秃秃的,一起风就尘土漫天,没有鸟叫,有的只是机器的嗡嗡声。野生动物生存环境不理想,不少山林被公路和村庄切成小片,此外,非法捕猎的现象严重。”
“我所调查的乡镇,95%以上山村有猎人,70%以上山村有猎枪、火枪、鸟铳等,80%以上的县乡级市场上有野生动物及兽夹卖。我调查的情况是,这些兽夹大部分是从邵阳地区过来的。”高亮说。
他说,环保问题,再早关注都不算早,再多关注都不算多,他只做自己能做到的。 致敬,可以拍个纪录片 http://share.vrs.sohu.com/my/v.swf&topBar=1&id=32870426&autoplay=false
这是他自己拍摄的,现在大学生社团少有这样真心去付出奉献的人,天天就知道:哎,感情........可悲 他说:“环保问题,再早关注都不算早,再多关注都不算多,他只做自己能做到的。” 佩服你,感谢你,学习你,感恩您 独行探究,路在脚下~~ 一个人的绿色营 看完了 感触有点深突然感觉我们做的真的微不足道
他说,环保问题,再早关注都不算早,再多关注都不算多,他只做自己能做到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