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环境保护倡导行动网络年会开幕
首届中国环境保护倡导行动网络年会开幕来自全国三十余家环保NGO组织齐聚张家界,回顾上半年工作的同时学习优秀案例,为来年工作储备更多力量。附上议程。 环友科技 李力老师 李力老师霸气威武 李力老师讲到写项目书(讲了很多,稍后分享):曾经有人到北京直接,被感动,单独教授后,写完去交计划,还是一夜回到解放前。
谢碧如:反复写;分工写;演练;
francesco:一个问题强调的,必须要清楚资助当为什么要给你钱,他们的需求是什么,这些资助方都希望看到项目后的改变。当你清楚项目后的改变就很好;并且说出你需要通过什么方法来实现;为什么你的行动可以带来真的改变。 希望能有更多更详细的分享啊 冯永锋校长带来精彩分享:
批判一下李力老师:思路还是老套点,审批流程太多需要立即的支持,看到主流的问题立马批资助。李力老师的老思想要赶紧改变(全场笑声掌声)
分享:
1最近我感觉到“疏远”的重要性
公益组织尽量不要老厮混在一起
尽量不要做培训,参与危急事,最锻炼人
募集方式要云雾化,由其是要顽固者,而不是天成与认同者和熟人鬼混
独立的重要性远大于合作
其中讲到公益信息化,一定要有自己的漂亮网站,直接反应自己的工作;微博化,公益者必须有自己的微博;筹资云雾化;…
2我不是无为而治,而是为所欲为
新业务探索:不要专治
新资源拓展:资源给别人
新困难排解:作为一个排解者,困难给自己
3实现几个结合
平庸与神奇相结合
在循环与内循环结合:也就是对内对外
主动与退让相结合:多讲对方做的事情
项目任务与自定任务相结合:太重视项目任务而摇摆,内部稳定很重要
主动接应与被动感应相结合
混沌与清晰
明作为与暗作为结合
4越有资源,越成为营养体
扁平,超扁平,共生,反金子塔,助人成事先助同事成事
在当地中等水平的稳定收入
相对自由的决策能力,相信其生长的能力
风险的主动分担,善于忘记
永远处于边缘:很多事情已经有很多人和机构或者政府在谈在做,我们应该是监督或者观察大家是否做好,更多要做边缘的人和事。
ps:冯校长临时改话题原来是《社会能量学观察NGOs》
马天南:不太赞同以上的一些观点,应该允许各种观点存在。…
李力:请问今天冯校长代表身份身份记者or公益;云雾筹资适合冯校长,不一定适合其他人;要强大后才能学冯校长;
谢碧如:冯永锋是云端人物,不能适合大家,台湾NGO同样有很多申请资助很困难。
曾祥斌:背后的逻辑值得我们学习:位置高,在京城,资深记者,高产作家。我们萌芽阶段的可能没有办法学习,自然大学也看的出是很大很综合的领域,做的很多事情让人耳目一新。我们可能没有那么多资源,我们不要临渊羡鱼要推而结网。
滑闻学:方法很好,有用,也试过,不过需要时间。
巴索风云:我们要我们要有勇气去夺取资源,其实我们身边也有很多资源,关键做事情要实实在在。
ps:争论好激烈,第一次和冯校长对话,也是第一次听冯校长分享。很有启发! 芜湖生态中心丁洁:信息公开申请背景、信息公开申请案例、追踪全国垃圾焚烧厂信息公开项目、信息申请一些经验总结。
困扰的问题:有些省市受理部门对申请内容的语句表达挑剔;许多政府部门质疑申请的主体身份;团队的力量尚欠缺;
期待发展趋势:信息申请;公众倡导与传播;研讨会;行政复议;
一些经验:收集好需要申请的省市环保局的信息,制作好信息申请前后的记录表格。确定该市的信息受理方式是邮寄还是在线,邮寄要挂号或者EMS,在线要截图。申请后要电话确认,保证投递成功。在确认收到15工作日时,电话一次跟进情况,如未回复可履行复议或者诉讼。申请过程中有所申请得过程要截图证明很重要,相关细节也可以记录下来,防止后面的复议及诉讼。 成都根与芽罗丹分享他们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项目的倡导
难度高的是对政策部门的倡导,表现为推诿拖延;针对社区居民的倡导难度较次,表现为不理阻挠;大学生和儿童的倡导较为容易。 淮河卫士项目主管霍敏杰:上善若水清水济世--淮河污染村庄生态饮用水方案的倡导
对于淮河卫士的生物净水装置具体介绍放在以后新开帖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