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大作了:有颜色的秋天——行走在西安
写了一天,终于写的差不多了,虽然个人不是很满意,然而能力实在有限了。觉得好的版主请加个精。一、旅行的意义
首先自问一句,为什么要旅行?
回想历次出行项目的目标,除了公出,似乎都是把见人放在首位的,“旅行”,不过是顺带的产出罢了。不然,有些地方也不会一去就是四五次。当没人可见了,自然也就没什么地方好去了。
同样是去见人,侧重点还是不一样的。起初会应和“增长阅历”之类的想法,去一些知名的景点,感受下当地的饮食。到08年去桂林的时候,没有去任何景点。当时找旅社老板借了辆自行车,沿着漓江骑了一小段,没带伞,感受了把“烟雨漓江”的意境。2010年从重庆回来,在福州混了短暂的一个月,之后又开始了在武汉的漂泊。从此基本没有出过远门。
这次去西安,开始无目的的行走,拍一些省图书馆、美术馆、大学之类的,谁说这些就不能反映一个城市的风貌?在我看来,大雁塔、兵马俑等等,只不过是它的特殊性所在,而真正了解一个城市,还是要从它的基础设施建设。试想,一个城市没有任何文化生活的去处,有再多的古迹、遗产,你觉得它就有水平了?
陕西省图书馆
同样是师大,陕西师范的建筑显得更有文化底蕴
于是不可避免的要谈“玩”的问题。回来的火车上,在微博上看到这样一句话:在没有充分的知识做为前提的情况下,即使行了万里路也不过是邮差而已。我将它简单的概括为“玩都玩不好”。去哪儿都感觉“也就那么回事”,博物馆看到的只是器物而不是历史,不知道美食应该在小巷子而去所谓“小吃街”,除了“去过了哪里哪里”和证明你去过哪里哪里的照片(也许还有累死的感觉),什么也没留下,这样的旅行,意义何在?
要有自己的风格,吃货也好,自虐也好,锻炼逃票技能也好,仅仅想短暂的逃避现实也好。
当然,你硬要说大爷有钱大爷喜欢大爷已经跑遍全国你个穷屌羡慕嫉妒恨我也没有办法。 二、有颜色的秋天
首先,引用《故都的秋》一段: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以前,仅仅当做一篇课文,并没有太多的感触,直到这次去西安,才略有体会。当然,也曾有11月去北京的经历,不过或许是带着偏见的缘故,实在不喜欢北京,故没有太多的感受。
当然,有如此名篇在前,不免自卑实在文采有限,不能描述此行的万一。
1.白
火车从成都开往西安,秦岭是必经的,有幸的是此时已天亮。然后发现11月的秦岭已飘雪,惊叹的同时,不免有跳下火车爬上山去大喊大叫的冲动。然而,这是违背项目既定目标的,我只得作罢。
略阳到宝鸡,是中间最长的一段,200公里的路程竟足足开了5个小时。途中隧道颇多,给拍照带来很大的难度,往往看到一处美景,刚举起相机,周围就又一片黑暗了。
在此,补充一张宝成铁路的资料图,同时我也觉得有必要对这条铁路线进行简单的介绍:
宝成铁路是沟通中国西北、西南的第一条铁路干线,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突破“蜀道难”的第一条铁路。
新中国第一条工程艰巨的铁路。
整个宝成铁路工程打穿上百座大山,填平数以百计的深谷。
通往512抗震救灾前线的大动脉和生命线。
还记得以前那篇课文《夜走灵官峡》吗?
他把我的手推开,提着两个小拳头,偏着脑袋质问:“哼!叫我‘小鬼’?我有名字呀!”他指着床上那个睡得挺香的小女孩说:“妹妹叫宝情(成),我叫情(成)渝!”
联想到这些,难免感慨不已。再看那些冰冷的铁路,似乎也变得有生命起来。缓缓后退的,不再是开出一公里两公里的枯燥数字,更是流动的活历史。 二、有颜色的秋天
2.红,黄,绿
(说真的,这小标题取的很没水平,然而对我这个没水平的人来讲,大抵只能如此)
记得六年多前第一次去西安,带的还是傻瓜式胶卷机,去了秦陵、兵马俑、钟鼓楼这些地方,其余的,倒是没什么印象了。
六年了,果然还是有一点成长的,看的更多,想的更多,当然烦恼也更多了。好在好奇心和想象力还在。对每天路上看到的人和景始终不会冷漠,在不变的环境中感受着岁月的变迁。这是我一个人的风景,或许某天会有另一个人看的到。
鉴于本人的文字功底实在有限,还是用图说的方式叙述吧。
红,可以是硕果的喜悦,可以是枫叶的思念;可以作为枯枝的一抹点缀,让秋之寒平添几许温暖;可以享受绿叶的热烈拥簇,使冬之临依然不失生气。
黄,貌似才是秋的主旋律。生老病死,因果循环,人会死,树会老。只是秋叶未必是“静美”的,谁知道它们是不是因为跟别的叶子打架才掉下来的呢?或许是想借着风来一次免费旅行,
只是现在的硬化道路越来越多,它们再也不能通过大地回到母亲的怀抱。当然,还有的叶子本来就是别致的黄,以春之油菜花一般的热情,演绎着秋天的绚烂风情。
从地理课上知道“常绿阔叶林”的存在后,似乎觉得秋冬也能看到满眼的绿色也并不是什么稀奇。但是常常接触的,我们往往不了解,例如什么是环保;常常看见的,我们容易忽略,例如寻常的小麻雀,谁曾想几十年前它们曾大范围的绝迹呢?
当然,更多的时候这三种颜色常常交织在一起,不论是整体的搭配,还是一片叶子上的兼容。总之,秋天是有颜色的,这,大概就是此行的最大感受。
二、有颜色的秋天
3.夜
到了晚上,就是灯和建筑的世界了。尽管有着浪费能源的嫌疑,尤其因为我居住在常常遭遇断电的城中村,对此特别敏感。不过,还是值得一观。只是看多了,大概就有面对一桌宴席摆着50多种红烧肉的感觉。
先上一张最喜欢的:
在喧嚣的闹市中,难得有这样一处安静的角落,可以看到夜本来的样子
花钱收集地铁票就算了,不过拍照还是可以的
这个超炫的,应该就是传说的5D电影了,可惜只能站在墙外看,治颈椎病倒是不错
大气球和大酒瓶
看起来是一些老店,反正我光看不买
钟楼
老槐树感觉快被勒成死槐树
树,假的
跑车
不知道这么一根柱子得多少钱
夜幕中的妹子
三、猫
这一路看到的猫特别肥,不知道是不是这附近学校的妹子都比较有爱。而且这些猫对我也特别有爱,有的还主动走过来让我拍。
眯着眼的时候还真像猫叔。
先做个俯卧撑,再钻进去……
喵星人喝水了
这只猫缓缓的向我走过来,然后又害羞似的,躲进了灌木丛,然而又悄悄的伸出小脑袋,睁着蓝色的眼睛看着我。
又一只喝水的喵……喝前还张望一下
“摄影的境界,你们这些只会玩器材的永远不会懂”——写在前面
依然是三年前买的600块钱的相机(还送充电器充电电池和SD卡我会说?),本着够用原则,一直没换,而且也没觉得自己把这600块钱的价值全部发挥出来。很装13的尝试了一些拍摄手段,当然成果惨不忍睹。大家可以无视。
另外,此次出行拍照还多了另一部利器:某品牌320万像素摄像头的手机。
首先,是传说的借光:
第二,微距,然后发现身高不足……
第三,借用蓝天为背景
第四,尝试俯拍小路制造悠长的意境
第五,有一个模特也很重要
宝成线到处是山洞白天不懂夜的黑 能刷微博的网速刷济溪慢的要死
等会再编辑
先休息 在行走中学习 签名是不是该换了 两个人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