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环保民间组织可持续发展年会在西安召开
来源:陕西日报12月6日,2012中华环保民间组织可持续发展年会在西安召开。原国务委员、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华环保联合会主席宋健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曾晓东,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刘维隆等出席会议。
宋健在讲话中说,生态环境决定着这个世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抗争偶戾,适应大律,矫正局觖,改造家园,是人类生存进步的三大法宝。放纵的工业和人为破坏常是生态环境恶化的要因。如毁坏森林草地、污染水源大气、浪费资源、脏乱庭室、乱扔垃圾等,都应全力扫除。优美的生态环境是美丽中国的内涵和特征,唯建设和保护并重才能实现这个宏图大略,这是科学发展的要义。环保民间组织要围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这个重大战略目标在各地开展有价值、有成效、有创新的工作。
年会总结了环保NGO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基本经验与做法,发布了《2012环保NGO工作报告》。就环保NGO在生态保护中的机遇与挑战;团结、和谐、共融――环保民间组织在环保工作领域中的角色;草根环保NGO与环境资助者的对话三个议题进行了专题交流与研讨。著名作家陈忠实宣读了本届年会的倡议书:“保护资源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江豚保护成2012中华环保民间组织年会重要议题
来源:湖南日报 记者 徐典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长江和洞庭充满深情,对江豚的命运感到悲伤!”今天上午,本报记者、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会长徐亚平,在2012中华环保民间组织可持续发展年会上,深情发表了《永远留住江豚的微笑》的演讲。这位被环保人士、网友誉为“江豚爸爸”、“江豚之父”的感人事迹,获得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曾晓东及268名与会代表的赞赏。
长江江豚是全球唯一江豚淡水亚种,是长江生态的“活化石”。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江豚已濒临灭绝。今年1月8日,徐亚平发起成立了中国民间首个专门的江豚保护机构—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发表了《中国长江江豚保护宣言》;确立了3大攻坚目标,铺开了16项工作。徐亚平坚持每天工作15个小时;志愿者何大明、彭祥林、江科明等天天夜以继日义务加班加点。11月5日,在华中地区首届企业公民论坛暨最佳企业公民大奖会上,协会获“最佳NGO大奖”。 持续关注。 不是在北京了啊,这回搞西安去了 在公交车上听到了江豚危机 著名作家陈忠实倡议保护环境建设美丽中国
来源: 西安晚报 记者 高乐
昨日,2012中华环保民间组织可持续发展年会在西安举行,来自全国的环保组织代表齐聚一堂,为建设美丽中国建言献策
全国作协副主席、第一届陕西环境使者、著名作家陈忠实说,环保民间组织发挥了桥梁作用,为公众传播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他呼吁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在吃、穿、住、行过程中自觉摒弃陋习,节约粮食、节约用水用电,生活垃圾分类,低碳出行等等,建议青少年从小树立环境保护等生态文明意识,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投身于环保行动。
陈忠实:媒体要曝光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行为
来源: 人民网
著名作家陈忠实在2012中华环保民间组织可持续发展年会上发出倡议
人民网西安12月7日电(记者 吴超 桑境)12月6日,全国作协副主席、第二届陕西环境使者、著名作家陈忠实在2012中华环保民间组织可持续发展年会上发出倡议:保护资源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每一个人参与,共同努力。媒体要进一步关注环境保护,将生态文明、环境保护理念、知识进行广泛宣传,同时曝光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行为,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促进生态环境质量得以改善。
民间环保组织作为社会重要的民间力量,以“保护环境资源环境、实现持续发展”为共同理念。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不仅关系着我国人民的幸福发展,同时也关系着世界的和谐发展。
陈忠实在年会上发出倡议,分别倡议环保民间组织、企业、媒体、科研机构、广大社会公众、政府都要积极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之中,各尽其责,各尽其能,各尽其力,共同建设美丽中国。
据了解,中华环保民间组织可持续发展年会是以环保民间组织委主体,围绕国家环保工作目标和任务的实现,推进环保民间组织健康发展的年度例会。
在环保部和民政部的大力支持下,中华环保民间组织年会已连续举办了七届,在年会召开期间,各环保民间组织围绕主体进行研讨,交流思想,分享经验。年会为各民间环保组织提供了交流沟通合作的平台,对促进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和环保民间组织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30余家环保组织倡议守住生态红线
来源:法治日报
法制网北京12月6日讯 记者 郄建荣 30多家环保组织6日就当前生态保护面临的危急形势发出倡议书,号召公众参与到关注、监督、守护以及支持自然保护的行动中来,捍卫美丽中国的生态红线。
6日下午,民间力量 助力守护“美丽中国”——2012中华环保民间组织可持续发展年会分论坛举行。在论坛上,环保组织表示,“生态红线”是继“18亿亩耕地红线”后,另一条被提到国家层面的“生命线”。其中,《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国家编制环境功能区划,在重要生态功能区、陆地和海洋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红线。
环保组织透露,我国已经建立大量各类自然保护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占到中国国土面积的18%。
“生态红线在空间上具有不可替代性和无法复制性。然而,近年来,各类自然保护地正在面临旅游开发、开矿、保护区边界区划调整等不同的威胁。”环保组织说,根据北京大学自然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山水自然保护中心2010年的调研显示,全国2531个自然保护区中,只有13%的保护区有清晰的边界。
环保组织认为,生态红线不能再被突破,它是生态安全的底线。倡议书号召公众参与到关注、监督、守护以及支持自然保护的行动中来,共同守护美丽中国的生态红线;倡导更广泛的公众参与;监督生态红线下自然保护的保护成效。
与会专家呼吁,我国应制定自然保护区法和自然保护地法,他们认为,现行的两部自然保护区法规效力太低,执行不利,在社会监督方面相当微弱。“自然保护区的破坏,多是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下进行,因此制定一部严格的能够约束政府行为的地方保护地法也是当务之急。”专家表示。
他们同时建议,由中华环保联合会牵头,各环保NGO参与,共同组成自然保护区评估委员会,对自然保护区的成效进行长期跟踪。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