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山坡上哭了】拿相机的人,请你自重!
忽然发现,还是喜欢凌晨发帖。嘿嘿这是一个引题,最初是在微博上看到的。
来自原文http://www.vjianke.com/ZG5LN.clip
上民俗学的老师也转发了这条微博,因此关注到。
他提到,“记得那年在西盟佤族村,一个抬“长镜头”的人跳到“司岗里”祭台上拍“镖牛”,遭到“民俗学”师生的唾骂。
拍怒江“澡塘会”的有些人也非常糟糕。”
老师所说的这两件事情,在我们上课的时候也有提起过貌似是他带硕士生在村里考察,见到摄影者这样无理的举动,很生气,连最起码的尊重都没有。
“澡塘会”是【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的三天里,散居在怒江各地的傈僳族人都要扶老携幼地汇集到泸水十六汤天然温泉,举行一年一度的澡塘会,在怒江峡谷,最出名的民俗,就算这“澡塘会”了。洗浴的人们十分讲究文明礼貌,男女之间彼此尊重,他们用圣洁的温泉水洗去一年的污秽,迎来吉祥。】------来自百度。
对于这样的民俗,本该客观尊重地看待,即使是拍摄也应当慎重。但是有些拍摄者出于某种心理,拍摄角度和内容已经侵犯到个人隐私,并且不经人同意就放到网上,任人阅览。
在课上,老师说到“镖牛”,其实我最先想到的是伤害动物的行为,因此下课也根据这个问题找老师讨论。
他说,“镖牛”是佤族的一项重要祭祀仪式,之前还有祭祀人头的,但是在建国后就被禁止。至于伤害动物这一说,我们只能是尊重。
毕竟是他们的传统宗教仪式。原话记得不是很清楚,但能够明白,作为民俗学学者对于少数民族的宗教仪式莫大的尊重,更能够体会少数民族对于自然的信仰和动物的珍惜。即使“镖牛”仪式看起来酷似残酷,但依然是作为神圣的仪式进行,数量也是有限的。相对于外面的社会,确实不能够相提并论的。
该说这样的摄影师什么?
很酷?很专业?
无论技术多高明,设备多专业,照片多清晰真实,
不尊重人的作品也无法打动。 读过一篇文章,是写一名外国记者采访一名死者的家属。
他看见这名家属沉默的悲伤,和同在房间里的尸体。
那时无论是从整体氛围还是房间采光,如果拍下来会是绝佳的一张照片。
可是拍摄会有闪光和声音,记者认为不仅打扰到家属,也对死者是一种不尊重。
于是放弃拍摄。
无论是从职业道德、专业素养的角度来看,还是人道主义,
能够放弃一张可以打动大众并且为报社获得高销售量的照片,这样的行为很赞~ 看完觉得好悲哀,一群拥有着我羡慕的镜头的人,被放大在一个社会的暗处,好悲哀
昨天看职来职往,看到一个在四川援助了整整3年的青年,出去找工作,虽然没有那3年的工作经验,但是因为行为获得了那些达人的所有尊重。我想说,那期真的被感动了。
与之相比,这些人该怎么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