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培训营自然讲堂第一讲
那天之后我联想到最多便是《阿凡达》。曾经的《阿凡达》让我们了解了纳美人与自然建立的紧密“连接”,纳美人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相信大自然有他的规律,不允许任何破坏自然的行为发生。然而现代都市生活却很容易让我们忘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连接”,多数人很久没有触摸粗糙的树皮,没有闻见清新的花香,没有听到悦耳的鸟鸣。当生命之树被地球人的武器摧毁,纳美族便面临着集体灭亡的悲惨命运。纳美人也许不知道生态平衡的概念,但他们从长老们代代相传的律条中感悟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对自然感恩,与自然为友。
古时候的天地君亲师,天地就在最前面。对自然的敬畏和虔诚,是人格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中国人向来崇尚“敬”,心中有敬,自不会胡来,更会虚心求教。而西方人,渴求的是亲近自然,感知比了解她,更重要。因为只有深刻的感知,才会有欣赏和爱。
异曲同工,都在说明的是自然的美好和人类对自然的向往和尊重,还有那份无以言明的爱。
在自然的舞台上,花鸟虫鱼演绎着动人的生命故事,森林、河流、湿地、草原,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吐纳更新,循环往复。他们每天都在为人类的生存和生活付出巨大的代价,也为人类的璀璨文明留下美好的印记。
然而如今呢,山川、森林、溪流、原野已经从我们日常生活中消失,即使特意去寻找有时也难见踪影,这些都是工业文明、城市化进程的结果。是喜是忧,已经不用争论。
大自然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若你具备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就能发现在那神秘的年轮、锈蚀的落叶和沉渍的土壤背后,记载着自然的历史和心语。所以我们提倡“自然体验”,鼓励家长们带孩子们亲近自然,有意识地引导小朋友“向自然学习”“与自然做朋友”,这不仅能帮助孩子们学习到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对身心健康的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
既然如此,那就从童年开始,让自然和孩子多接近。这么好的老师,当然从小开始,奉为座上宾。是的,原来我们就是这样简单,就是为了孩子的幸福。
我们正是希望通过自然体验的方式,带领更多青少年及公众了解自然、爱上自然,并身体力行地保护自然。因为有想法,所以会吸引同样隐隐有此想法的人,大家互相吸引一番,就开始摸索这个童年和自然的关系。
都木有人给一点点回应么? 看字体不爽 自然讲堂开讲啦~~~
——1月9日自然讲堂第一讲总结
1月9日,在火车站的世贸大厦,培训营的第一期自然讲堂正式开讲啦~~~
对于能参加第一次开讲,我觉得很荣幸。抱着学习的心态,坐在那里听燕鸥老师讲话,感觉老师讲了好多,话题中穿插了故事等东西,用大家的话说,老师讲的东西是散文,最后我们的总结什么的要变成记叙文。其实这是个玩笑话。老师是想训练大家的总结概括能力吧,嘻嘻~~~
我总结的老师讲的重点只有一个词——生态学。围绕生态学,老师讲了“大蓝蝶”的故事,提到了一部电影《家园》,一本书《生态学》。
生态系统服务为人与自然创造了更好的链接。生态系统如何更好的为人与自然创造链接就需要媒体更好的宣传。 环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是一个系统,需要生态学在背后做强大的支撑,而自然体验只是了解生态学的一种形式罢了。所以,做自然体验就需要了解生态学的知识,这样才能更好的做环保。
系统的学习过生态学之后,才能将“我在做环保”的想法变成“我要做环保”的意识。要做到这样的转变,需要对引导员进行培训。之所以要培训,是因为引导员知识专业的参差不齐。如何培训?这就是自然讲堂开展的必要性了。自然讲堂的存在就是为了用生态学的知识弥补引导员的参差不齐,对其进行系统培训。
第一堂课就让我学到很多,对自然体验的了解更多更深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