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鸟就像情人眼里出西施—海大学生熊飞观鸟趣事
观鸟就像情人眼里出西施 ———海大学生熊飞观鸟趣事南国都市报:http://ngdsb.hinews.cn/html/2013-03/04/content_21_2.htm
http://ngdsb.hinews.cn/resfile/2013-03-04/022/ng20130304_023b002.jpg 集群的红脚鲣鸟幼鸟(资料图片)http://ngdsb.hinews.cn/resfile/2013-03-04/022/ng20130304_023b003.jpg 图为熊飞在看鸟类手册。(图由受访者提供)
熊飞是海南大学的生物系的一名普通学生,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跟“观鸟”结下了不解之缘。熊飞说,他是慢热型的人,刚开始他对鸟一点兴趣都没有,可是看着看着竟然爱上了观鸟。
如今,他成了海大校园里为数不多的对观鸟感兴趣的人,一旦有时间,他就会邀上几个朋友出去观鸟,只不过现在他不再只是单纯的学习者,他成了其他同学的“鸟导”。他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加入进来,爱护鸟类。 □南国都市报记者 敖坤
初识鸟类:鸟有啥新奇的? “不就是鸟吗?有什么特别的?”2011年9月,当“雨林博士”到海南大学开一个“生态与鸟类”讲座时,正读大二的熊飞并没有觉得有多么新奇,当时去也只是抱着一种玩一玩的心态。可没想到的是,这却让他跟鸟结下了不解之缘。
陈辈乐老师在上面提到了很多鸟类,它们的生活习性、特征,还有环境保护……现在,熊飞差不多已经忘了第一堂课的内容,听完后更没有留下什么深刻的感触。熊飞来自贵州的一个乡村,从小在农村长大,可那些土灰色的麻雀从来也没有引起过熊飞的关注。 当晚,讲座结束后,陈辈乐老师为一个名叫“雨林使者”项目开始招募志愿者,报名的学生十分踊跃。因为第二天有一个“观鸟体验”,地点是火车站附近。
去参加“观鸟体验”的人很多,那天去了大约有40多人,而设备就是4台单筒望远镜和6台双筒望远镜。大家轮流着,在望远镜前看鸟。旁边站着一个“鸟导”,不停的给学生们介绍着,这是什么鸟,有什么特性。 “当时,其他同学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感觉很新奇。可是我当时真没什么感觉,也不认识什么鸟,看着感觉都一样。”熊飞说,后来卢刚老师也到学校开讲座,组织了观鸟培训,可是真正引发他兴趣的却是一只棕背伯劳,这是他爱鸟的起点。
爱上鸟类:一只棕背伯劳引发的爱好 “棕背伯劳是一种小型的鸟,背部呈棕色,腹部白色,羽毛还有点金属光泽,十分漂亮。”熊飞还记得,那次是在卢刚老师组织下的一次鸟类月度调查,地点是在火车站。
陈辈乐老师开了讲座之后,隔了大约两个月,卢刚老师来到了海大开讲座,组织观鸟培训。熊飞还记得,那次在校园里的观鸟体验,去的人很多,但是鸟很少,看着看着也没发现特别激动人心的鸟。后来人就越来越少了。到了最后也只有六七个人愿意跟着去火车站观鸟了。 由于人少,那次在火车站观鸟,熊飞有了更多的时间看鸟了。就在这时,一只棕背伯劳飞进了单筒望远镜的视线里,旁边的“鸟导”介绍说,这就是棕背伯劳……
“当时看着特别兴奋,鸟就在视线内,看着比照片更加真实、漂亮,当时就像是看到了特别新鲜的事物一样,特别好玩,一下子就记住了。”熊飞说,换一个视角看鸟后,一下子就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特别伟大,特别美,而不是之前那样,看着土灰灰的麻雀,什么感觉都没有。 现在,哪怕是最普通的八哥,熊飞都觉得那是美的,“就像是情人眼里出西施一样。”
保护鸟类:希望更多的同学认识鸟类 为了获得更多的知识,熊飞购买了一本《中国野外鸟手册》,之后又花了700元购买了一个双筒望远镜。这700元相当于熊飞大半个月的生活费,但是熊飞认为值得。他说:“感觉已经上瘾了一样,特别喜欢。”
现在,熊飞认识的鸟类已经超过100种,他说,这只是入门级别,“还是一个菜鸟。” 有了自己的观鸟设备后,熊飞也会经常组织几个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同学去观鸟,他想让更多的同学加入进来,来关注鸟、爱护鸟。
熊飞告诉南国都市报记者,喜欢上观鸟之后,就会特别爱护鸟。一次在白沙门,他带领几个同学观鸟时,看见了有两个人拿着气枪在打鸟,手里还提着两只被打死了的白鹭。熊飞当即拨打了森林公安的报警电话。也许是被对方发现了,看着熊飞几个人后,打鸟的两人便匆匆离开了,“现在想起来,都感觉遗憾。” 现在,熊飞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带上几个对鸟感兴趣的同学,去观鸟。只是他的身份变了,他成了同学们的“鸟导”。
这些年来一直在发生的事情,
貌似媒体报道太少了。 情人眼里出西施,好好观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