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的诺顿 发表于 2013-3-27 20:50:04

绿行竹子:是因为革命会将一些问题暴露出来么? (2013-03-27 20:32) images/back.gif

两种观点的对比
有些改变的发生时机

隐形的诺顿 发表于 2013-3-27 20:51:58

绿行竹子:今天刚摘的一段:
   能独立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却不傲慢,对政治表示服从,却不卑躬屈膝。能积极地参与国家的政策,看到弱者知道同情,看到邪恶知道愤怒,我认为他才算是一个真正的公民。 (2013-03-27 20:39) images/back.gif

同意,正如季老当年说的那样

隐形的诺顿 发表于 2013-3-28 14:16:12

如果所有的理想、激情、哀痛…都只是一时的绽放或荷尔蒙的爆发,那么当初的发作和离去还有什么意义?

隐形的诺顿 发表于 2013-3-28 14:22:09

愤怒和迷茫,可否安放我们的青春?
抱怨与伤感,可否安放我们的中年?
回忆与遗憾,可否安放我们的老年?

隐形的诺顿 发表于 2013-3-30 12:46:32

用一瓶番茄酱把所有的食物涂抹成同样的味道是西方人与生俱来的能力,异质文明在启蒙之后的西方文明强大倾轧下,不仅有被涂抹番茄酱的危险,更有可能最终干脆被基因改造成一个番茄。
“不同的人类社会之间交往越困难,就越能减少因为互相接触所带来的互相污染,但也同时使不同社会的人减少互相了解欣赏对方优点的机会,也就无法知道多样化的意义。……我可以像古代的旅行者那样,有机会亲见种种的奇观异象,可是却看不到那些现象的意义,甚至对那些现象深感厌恶加以鄙视;不然就成为现代的旅行者,到处追寻已不存在的真实的种种遗痕。……都只能是失败者,比表面上看起来还惨。”

隐形的诺顿 发表于 2013-3-30 13:20:14

“真正的生活,最终得以揭露和重见天日的生活,因而是我们唯一确实经历的生活,就是文学。”
“真正经验到的东西”完全有别于“仅仅体验到的东西”。存在的质感并不取决于事件的堆积,生命的丰盈其实更在于内在化的体认和理解。所以唯有精神才是构成意义和理解意义的东西,而客体自身并不产生意义。
“在艺术中,人类的世界关联得到了某种表达,更有甚者,艺术不仅揭示了这种世界关联,而且甚至完成了这种世界关联。”
如果说生活总是被一些“执念”缠绕,陷入幽暗莫名暧昧状态,那么现象学的眼光则教会你如何让现象显露,如何让生活重新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隐形的诺顿 发表于 2013-4-8 00:22:29

临风飞舞
感到无比的幸福

隐形的诺顿 发表于 2013-4-8 00:23:07

一点阴影,也会令人窒息

你能做到的,我未必能做到

隐形的诺顿 发表于 2013-4-8 00:25:49

回家的路还在

隐形的诺顿 发表于 2013-4-8 00:26:28

真相是你不知道的那一面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查看完整版本: 自勉(仅作转载一些书摘,出处较杂,不加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