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hucheng 发表于 2013-4-6 22:33:20

环保NGO3A财务培训~在杭州培训的那几天


从杭州的培训回来也有好几天了,现在我有意避开我情感最过强烈的时候去写感想,怕代入过多自己一时的感受。其实,还受一句话影响颇深,“教育是你离开了学校,忘却了学校所学而剩下的东西”。而这次培训给我留下的是一群人以及一个共同的愿景。一群人
这是一群可爱而又有意思的人。
他们大多比我大,确切地说,还大很多。我的“同桌”——绿色衢州环保志愿者团队的负责人董老师,和我爸爸一般大,“代沟”两个字不知什么时候从哪里冒了出来。
“董老师,您是如何管理志愿者的?”我看着他们机构的名字,想到了这个话题。
“我不像你们大学生啊,志愿者一抓就是一大把,我们都是社会上的人哪!”还真理我了,我内心一阵窃喜,继续两眼不眨地看着老师,“登记,登记是很重要的”他扭过头继续和绿色江南的方老师讨论问题,“您是指活动时志愿者都会佩戴胸卡之类的吗?”我当时怎么这么执着,还问上劲了,“嗯,是啊!”从这里我不“识相”地打断老师说话,老师仍然面露和颜之色中我断定,不管怎样,这是一群容易相处的人。直到后面的培训中,我不懂地都能从他们那里得到解答,而他们也毫无保留地将所学告诉我。我不止一次地被感动着,尤其是后面学会计实务时,下课时我只是提到了分不清凭证和发票,第二天早上,上海道融的毕里老师就给我带了几张收款凭证过来给我讲解。在这里似乎看不到人们说的曾让我恐惧的人际关系的冷漠。
NGO的人总给我一种精力充沛的感觉,仿佛即使一宿没睡,蓬头垢面,眼睛里也能射出一种热切的光芒,就像时刻在寻找着什么。于是乎,在培训时,总能听见提问的声音,项目预算小组赛时,讨论温和而又激烈。这样的场面曾是我向往的大学式课堂,但是如今我在大学也少见了,我们是缺少了求知欲?还是一种自由宽松的环境?
这群可爱的人,还有些献身精神。机构的运营多缺乏资金,所以往往有了项目的钱已经乐得开花了,自己的那份就被忽略了。当一个负责人在饭间很戏谑地带过一两句自己有段时间要去工地上打打工挣生活费时,我能看出他的机构对他有多么大的重要性,做公益的快乐是没有经历过的人所不知道。一个愿景
一个共同的愿景,使NGO走上正规化道路,这正是这次NPO财务管理培训的目的所在。
我承认来培训之前会囿于这样的想法:我们都是一群坦诚相待的人,我们有高于制度的道德品质来支撑我们的机构,我们信任对方。之后的每天我的想法都有改变,制度在约束人的同时,能提供了一种更好更公正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正规化的财务管理是一个机构正规化必不可少的部分,财务上的软肋让原本对公益持怀疑态度的公众对此更是敬而远之。我们虽然做的是对公众,对自然,对社会有意义的事,但是如果有理拿不出,我们如何叫公众信服,又如何能持续性地承担起社会监督者这个责任呢?如果有正规化的财务记账与财务报表的支撑,这对于我们机构内部的管理,和对外的公开都是有极大帮助的。
财务管理还让我看到了这个体系中人的无奈,就像是那个可爱,有着献身精神中的人。现在静下心来我再去考虑这件事儿,很多时候纵然有一腔热情,但是自身利益得不到保障,没有足够的生活费,心里又觉着自己申请到一个项目很不容易,自己的管理成本这一块可以省省,甚至自己贴钱去干这样的事情也乐意,一直支撑下去,是因为收获了快乐,但是这样高尚的快乐只能作为廉价的工资的安抚剂,以这样的状态做下去,用当下很流行的话来说,没有可持续性。但如果并不是压迫到自己的生活,快乐的价值是钱所不能比拟的。
总之,无论是从大处考虑,在整个机构,整个NGO环境层面上,还是从小处,机构中的个人层面,制度在这会儿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没有人情味,却散发着一种理性的光芒。
结业的那天,我对同去的青崖说,我有种莫名的开心,拉着同桌董老师,同寝的张老师还有平时看着很恬静的小蜀姐(真相往往不是这样的,又是一个外表恬静,内心狂野的人)一起拍留念照。拍着拍着我就开始唠叨着吃不上每天中午的杭州特色菜了,尽管一盘生炒鸡丁哪都能吃,而且我天天见这道菜,但丝毫不抵我对它的喜爱。一来实在太饿了,学习总是消耗体力的事儿,二来我们4个圆桌,面前是一大群可爱的人,大家是聊得那么的畅快!
(感想环盟、恩友财务和阿里巴巴基金会提供的这次培训机会)


雏菊
2013.04.06

巫落落 发表于 2013-4-6 23:08:08

字太小

不知所往 发表于 2013-4-7 10:08:34

这么小的字 我居然看完了

病夫 发表于 2013-4-7 11:20:27

没感觉╮(╯_╰)╭

小包子 发表于 2013-4-8 22:40:22

好文章,值得一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环保NGO3A财务培训~在杭州培训的那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