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三江源#官方承认通天河有上百采砂场 皆因玉树重建
官方承认通天河有上百采砂场 皆因玉树重建【财新网】(见习记者 刘虹桥)玉树州水利部门正式承认,通天河畔现存的上百座采砂场,由政府批准为震后重建玉树提供砂石。不过,该部门也同时承认,确实存在以援建之名进入三江源保护区内进行淘金、采矿的非法砂场。
5月4日,财新网首发图片报道《通天河违法采砂直击》,曝光了通天河疯狂采砂现象,引起公众广泛关注。5月18日,《广州日报》刊出现场调查报道,玉树州水利部门向该报记者承认上述事实。
“通天河”是长江干流上游段在囊极巴陇至巴塘段的名称,上接沱沱河,下接金沙江。据财新记者查证,此次被媒体曝光的通天河沿岸采砂场,均位于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
资料显示,于2000年8月19日正式挂牌的“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也是世界高海拔地区天然湿地最多、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长江水量的25%、黄河水量的49%、澜沧江水量的15%都来自三江源地区。
玉树重建与“合法采砂”
据《广州日报》5月18日报道,玉树州水务局一位工作人员指出,通天河内的采砂场均经水务部门审批,这些采砂场主要为玉树灾后重建提供砂石。“如果从外面运砂进来,砂石成本要翻番,而且难以满足重建对砂石的大量需求。”上述工作人员称。
玉树州水务局水利水保科李科长表示,通天河含砂量高,采砂对河流影响不大,河床区采砂对生态影响较小,而且通天河采砂是“国家允许的”。
据玉树州地材组办公室提供的数据,玉树州内共有103家采砂场,大多分布在通天河附近。财新记者在此前的实地走访中发现,仅通天河大桥至称多县方向近50公里的干流河道上,就有超过20家采砂场。当地藏民介绍说,在通天河的支流,还有不少采砂场。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玉树地震灾后重建总体规划》(简称《规划》),灾后恢复重建“要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规划相衔接”。依《规划》要求,通天河所属的生态保护区内应“加强对生态功能退化的草地、林地和湿地的保护”,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的干扰破坏。
针对震后重建所需建筑材料问题,《规划》强调,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发展应结合地质灾害整治,“规范砂石料生产,避免破坏生态”。但显然,玉树重建没有达到这些要求。
财新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些采砂场挖采方式粗放,存在开挖山体、倾泻砂石堵塞河道等现象。由于采砂场的填河、围堰行为,通天河部分河段河水的实际流动范围仅有过去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少。
在接近玉树县拉布乡的通天河河段,财新记者看到,堆积入河的砂石已几近堵塞河道。由于河流变窄,此处河水湍急,流速明显高于附近河段。
违法淘金难监管?
玉树县环保局执法队队长青措坦承,通天河沿岸采砂场确实存在非法淘金现象。2012年3月,该执法队就曾取缔两家非法采砂场,它们以挖砂之名进入通天河上游进行淘金。
实际上,保护区内采砂、淘金均为国家禁止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自然保护区内禁止进行砍伐、放牧、狩猎、捕捞、采药、开垦、烧荒、开矿、采石、挖沙等活动。
财新记者在此前的走访中发现,从距离通天河大桥约20公里的地方再往上,已难寻运输砂石的卡车车队,但散落在河道两侧的多处采砂场仍旧在忙碌作业。这与下游河段的采砂场情况有所不同,这些采砂场并没有往外运砂,而是在洗砂之后,将大量砂石卸入河道。当地人猜测,这些以采砂之名进入通天河的砂场实为淘金而来。
玉树州国土资源局一位工作人员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表示,玉树州国土部门执法支队人员不足、经费紧张,加之一切工作围绕灾后重建展开,无法对保护区内的违法采砂、采矿行为进行有效监管,监测主要靠卫星。
不过,这一说法并未得到当地民间人士的认可。一位驻扎玉树参与重建的长期志愿者认为,采砂、采矿都需要较大规模的机器作业,还需要大型卡车往返运送砂石,所以通天河岸的采石、采矿场均建在交通发达的公路附近。“除非政府压根不想监管,否则怎么可能视而不见?”
财新记者从玉树州委获悉,针对外界对通天河采砂现象的关注,玉树州将于近期出台通天河违法采砂、淘金现象的整治方案,现有合法砂场也将在震后重建完成后陆续关停。■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江河源区、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和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因西游记而广为人知的通天河就流经这里。三江源蕴藏了丰富的河道沙金和矿藏资源,因此开矿、采石、挖沙等违法活动屡禁不止,让人触目惊心。
玉树地震后,政府更是打着重建的名义,引狼入室!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