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交流行记(第四天)——参访来义喜乐发发吾社区
港台交流行记(第四天)——参访来义喜乐发发吾社区2013年9月7日,这是EAC-CN网络成员参访行程的第三天,今天要一路向南,经过7个小时的奔波,到达了台湾屏东县来义乡喜乐发发吾社区,这是一个台湾排湾族的原住民社区,自然的山水清澈洁净,生态环境的优雅舒适让在地居民逐渐自觉自愿的加入保护社区水源地行动中来。
台湾蓝色东港溪保育协会理事长丁澈士教授为一行人分享了有着200多年历史的小镇。台湾在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水利工程专家鸟居信平建造二峰圳集水廊道工程,已正常使用了90年。2001年,喜乐发发吾部落加入社区综合营造点的行列,针对二峰圳周边几处荒废的林地重新进行打造,成为森林公园。目前这些新建的森林公园步道及湿地生态,还加入了文化生态旅游的行列,计划打造圳道亲水区、重整湿地、部落空间彩绘等。推动生活圈地方文化馆的概念,社区综合营造中培训了当地人组成的导览团队,这些导览员因为在地文化的魅力,更加了解自己的历史,导览中充满了热情,向我们介绍说,他们这些太阳神的子民,有着5000年历史形成的蛇图腾文化。公园里复原的原住民住房以及收藏谷物的谷仓吸引了大家的视线,大家都好奇谷仓四根支柱据上面谷仓15公分的地方,那圆形铁片是做什么用的?经过当地导览员的介绍,才知道,原来是为了防止老鼠和蛇爬上去偷吃粮食啊!
天色渐暗,参访团队一行拜访了蓝色东港溪保育协会的办公场所,总干事吴丽华及干事孟窈安接待了大家,并座谈交流是如何通过文化保护水源地,以及社区综合营造带来的成果。大家对于这个典型的社区综合营造案例充满了兴趣,直到屋外准备好的当地特色农家菜摆放停当,大家才发现肚子早就饿的咕咕叫了。今天的行程中,由在地的原住民,全程参与社区综合营造的过程与结合文化开展的水保护,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来义喜乐发发社区村口的导览图
丁澈士教授向参访团队成员讲解二峰圳集水廊道工程案例
社区森林公园中的彩绘屏
协会干事孟窈安在向大家介绍原住民的房屋结构
这个就是谷仓支柱上的圆形铁片
丁澈士教授带大家实地来看当时水源勘察站的情况
站在这里可以看到地下清澈的水流湍急的流动
社区彩绘墙上都是原住民的历史和文化故事
社区培育的导览员,正在向大家介绍这些彩绘墙上的故事
二峰圳水利工程的一部分(右边是饮用水源,左边溢出的水供大家游乐嬉戏)
大家光脚亲身体验了清凉泉水后合影留念
蓝色东港溪协会接待室中的装饰
总干事吴丽华在向大家分享蓝色东港溪的工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