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c-cn 发表于 2013-11-3 14:33:04

港台交流行记(第五天)——五沟水社区导览,森之地工作假期,岗东村导览

港台交流行记(第五天)——五沟水社区导览,森之地工作假期,岗东村导览
2013年9月8日,这是EAC-CN网络成员参访行程的第四天,今天的行程依然在屏东,大多活动还是蓝色东港溪保育协会帮助安排的。今天的参访内容包括五沟水社区综合营造导览与座谈,森之地的生态工作假期,以及岗东村的导览活动。

EAC-CN网络参访成员早早来的了五沟水社区的一个刘氏宗祠前,我们今天的导览员是——五沟水保护工作站的刘晋坤站长,他同时也是五沟水湿地学校的老师。通过刘站长的介绍,我们了解到这里是拥有百年历史的客家村落,村里大多数人姓刘。在社区综合营造过程中,为了更好的进行环境教育,他们找出了社区代表动物猫头鹰,带领社区的孩子夜间去寻找猫头鹰,由此而引发孩子体验大自然,对家乡、家居的深厚感情,不浪费地球资源,体现了他们对历史对家族的爱。

在街角一个不起眼的老屋门口,挂了三块牌子,分别是:守护五沟工作站,街角生活博物馆,土砖屋传统聚落保存协会。刘站长在这里详细的向大家介绍了工作站的一些工作内容,看着挂在墙上的工作计划安排表,可以知道他们的工作安排满满,各地的参访、交流、教育活动,真是多啊,几乎占尽了他们的周末。而各种手工制作的小玩意,都是拾遗拣废,充分利用身边的各种物资,就算是新开发的旅游纪念品也充满了当地的文化特色,把环境教育结合到生态旅游中,不仅让民众更加了解、亲近自然,同时培养社区骨干,让社区居民共同参与,村子里原来的主要生计模式是种植槟榔,但现在槟榔生意不好,而社区综合营造开放的生态旅游,让一些无业的居民不但能做有意义的事情,也能增加收入,这是个双赢的模式。

今天的重头戏之一就是带大家体验蓝色东港溪的环境教育基地开放的生态工作假期活动。森之地是一个不大的树林,当地社区中组织起一群妈妈,带大家去干活——清理外来物种和给小动物做个家。这里有很多的外来物种小花蔓泽兰,以及抢占土地资源和营养的毒性姑婆芋,这两个物种通过生态讲解,大家了解了它们的危害后,就开始人工动手去拔除,并且用黑色厚厚的塑料袋阻隔断植物生长必须的水分、阳光和空气,让它们变成堆肥。而林子里一些干枝枯叶,则可以绕大树脚下,搭一个井字形状,并把姑婆芋的叶子啊之类的东西盖在上面,这样各种小动物就有了一个家。完全就地取材,并且真正保护生态环境。亲身参与的生态假期,不仅让大家认识了植物,也了解了生态保育的方法,并对参与者是一场很好的环境教育活动,关心、保育、守护一方热土,唤起民众关怀乡土文化与环境自然生态保护工作进一步发展和对森林的向往和爱护。

劳作结束后,大家已是大汗淋漓,蓝色东港溪保育协会的理事周克任老师要带大家去看看这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岗东村,同时也带大家去看看岗东村的湿地。村子里很有文化特色的古屋和众多的宗祠,的确很好的保留了传统的客家文化。而社区综合营造,则让这个社区焕发了活力,保护生物多样性、建设优质的园区和绿色的生活空间,推动了当地的环境教育,培养出更多的环教人员。

带着大家工作了一个下午的妈妈们,此时准备好了晚餐,与大家一起边吃边交流。来自丹麦资助方的麦斯,向蓝色东港溪保育协会赠送了网络纪念品,同时朱汉强也代表网络成员向社区里的妈妈们,每人赠送了一条手帕,大家都开心极了!


五沟水社区导览图


刘氏宗祠简介


五沟水保护站刘晋坤站长是今天的导览员


刘晋坤站长在向大家介绍客家文化的刘氏宗祠


刘氏宗祠外观


这里挂了三块牌子(守护五沟工作站,街角生活博物馆,土砖屋传统聚落保存协会)

刘站长开始向大家介绍五沟水的猫头鹰保护文化

五沟水保护站的工作计划看上去安排满满


手工制作的螳螂


用废弃物制作的风铃挂牌


用随手可以采集的叶子制作猫头鹰

这是槟榔叶风干后做的猫头鹰扇子


手绘猫头鹰钟表


手工制作风铃


五沟社区的传统生计模式——盛产槟榔

去属于五沟水的小溪里踩水纳凉很舒服


蓝色东港溪保育协会的总干事吴丽华在介绍森之地教育基地


路标


大家开始动手清理外来物种小花蔓泽兰


齐心协力拔起了巨大的姑婆芋


用周围的枯树枝给小动物搭建一个小小的家


带队的工作人员在教大家如何把清除掉的外来物种闷死在黑色塑料袋中


大家在森之地完成工作假期后在自己的战果前合影留念


再次由导览员带大家参观岗东村


这是岗东村著名的完整保留历史和文化一处老宅


团队成员考察岗东村头的湿地


大家在观察湿地中栖息的各种生物


美丽的岗东村夕阳西下


项目资助方丹麦代表麦斯向蓝色东港溪保育协会理事周克任赠送纪念品


朱汉强代表网络成员向陪大家“玩”了一个下午的妈妈协会赠送纪念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港台交流行记(第五天)——五沟水社区导览,森之地工作假期,岗东村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