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资金申请与项目报道
关于资金申请与项目报道在06年以前(这里主要以绿色营的10周年为界,从环保的角度来类比公益的发展)参与公益、践行公益的主要是社会上的NGO群体和相关政府部门,主要是成年人(踏入工作,兼职公益或者全职公益)。他们拥有一定的基础,或者是拥有一定的财力,或者是追求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或者他们可以调用所在行业的资源,可以实际去解决一些问题。从他们的项目关注点,媒体可以进行大量报道,引起公众关注,然后给政府部门造成一定的压力,迫使政府部门在NGO之后继续去解这些问题。
从这个方面来说,政府部门负责宏观方面的社会管理,在政府没有触及到的微观的领域,或者政府暂时不想也没有能力大规模救助的边缘群体,NGO可以发现这些边缘群体,进行一定的帮助,延缓一定的社会矛盾。
08年的汶川地震,展现了社会救助的庞大力量,在此后几年,NGO,主要是真正的民间NGO群体得到了大的发展,但同时也遭到了政府部门的压制。
06年以后,公益与环保呈现低龄化、多样化的发展。其实在2000年之后,便逐渐朝着低龄化的方向发展了。大学生群体参与公益和环保便是一个例证,大一、大二的学生专业知识缺乏,项目运作、团队管理经验不足,但是也正是这个阶段的参与公益的部分大学生,在参与公益与环保的过程中,内心之中公益与环保的种子在慢慢发芽,逐渐有一种悲悯情怀。作为传统士大夫精神的延续,这种精神显得尤为重要。这些大学生如果今后走上了公益与环保之路,他们将把公益与环保当做人生的理想和价值,虽然他们没有专业的知识与管理运营的经验,但这种情怀远比具有专业知识的专家学者要重要的多,况且对于专业化的项目实践与项目管理,完全可以请专业的组织来打理或者外包。心中拥有这样的一颗公益与环保的种子,即便他们遭受了委屈与无奈,他们一样可以继续为之努力,内心自足,精神饱满,不在乎那些不理解的人和嘲笑者的言语。因为,看到那些因自己的缘故而微笑的孩子、老人…便是他们最大的幸福。如果这些大学生没有走上公益与环保之路,我相信他们在各自的工作领域,也一样会关注环保和公益,因为这已经成为了他们一生的信仰。他们会尽自己的努力,或出钱或出力帮助那些践行公益与环保的人,比如我们这些大学生。。。。
于是乎,我们各个学校的大学生做了很多的项目实践,具体的项目进展也是参差不齐,媒体对于我们这些项目也愈以疲倦,没有了新鲜感。当初公益与环保刚兴起与发展的时候,媒体与公众都有一定的关注热度,而且当时的项目也确实做的很用心。现在么,一是因为媒体力量整体强大了很多,但是单个媒体的力量较之从前弱了不少,受众与影响力可能不如从前了,当然这也与我们对媒体内容的关注有关。。。那么,我们的项目如果经单一媒体进行报道,诉求媒体关注进而引发群众关注和政府/NGO解决,这可能不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二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竞相发展的今天,我们如何选择多样化的媒体展示,用我们的项目素材制造引人注目的话题。所以,如果我们用20%的精力来做项目需要报道的内容(新闻稿、项目成果、实际调研数据等),用80%的精力来寻找媒体。那么,我想最后的结果不会让我们满意。我们应该注重项目后期的项目成果与经验的总结,用80%的精力做好内容(团队成员精心做好,或者请专业人员做好。我知道很多团队的项目后期做的不是很好,成果总结很马虎),用20%的精力寻找媒体渠道。那么,如同凡客体(精致的视频)的走红,(我们学校近期的快递超区收费问题的这个话题,吸引全校师生关注,兰大学生会、社联、法学院、工商部门纷纷出面解释,甘肃电视台进行采访,当然现在还没解决呢。。)我们的项目报道与关注至少不会很差。娱乐圈的话题首重媒体渠道,那么我们的项目应该首重需要被报道于众的内容。然后,根据我们的项目分类与项目成果总结的内容(文档、视频、电子杂志、ppt等)选择合适的媒体,公之于众。
当然这是从需要被媒体报道的项目来说,我们自己要多做一些事情。
再者,就搭上顺风车吧。诸如华桥基金会的走向西部项目本身便是一个很好的品牌。中国周刊和中华青年精英基金会主办的青年中国行项目,媒体和基金会合作,既解决了部分资金问题,也解决了项目报道问题。人民网和共青团学校部举办的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项目,资金支持可能少一点,但是依托咱们第一大报人民日报的报道,对问题的解决多少还是有一些作用的。腾讯公益、新浪公益等每年也会举办很多的项目资助活动,借助这些企业平台的媒体影响力,一样有很不错的效果,由企业出资赞助的活动和比赛在近几年有很多。浙江卫视的中国梦想秀是一个很不错的节目,我看到过节目里面有大学生的参与去解决一些问题。在中国梦想秀的舞台上发布我们的梦想,然后应该会有不错的效果,其实这也类似于众筹了。那么对于近几年在国内兴起的众筹项目,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尝试,找一个不错的众筹平台(网站、媒体、微博),用心写一个项目,然后发布,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哦。比如说充足的资金,众筹支持者的媒体人脉。。。还有就是,如果要想借助热心公益的知名人士的效应来解决项目的资金或者媒体报道问题,也是一种尝试,但这样的机会不多。。(李连杰的壹基金、李亚鹏的嫣然天使基金、姚明参与的保护鲨鱼的活动、成龙参与的保护野生动物活动、邓飞的营养午餐计划、王克勤的大爱清尘组织。。。)
大体是有这么个几类吧。所知不多,,感觉有点贻笑大方的感觉。
如果我们这样想,我们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不去宣传我们的项目,类似于默默地奉献,让媒体来发现我们,或者根本就不需要媒体去报道。我们但求心安,低调做事,树立一个标杆,确定自己的个性,我想这样也很好。苹果公司很少做广告,但是却是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我们把我们的项目做的很精致,我们的队员内心也很安宁,乐于去奉献,在和地方性NGO(主要是志愿者协会,或者一些民间性的团体)的合作中,一起收获快乐与成长。这样做,也是有客观原因,客观方面,一句话概括,大学生的局限性。也就是说资金、技术、人力等条件使得大学生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多项目的周期也很短,项目一旦结束,项目所在地还是原来的样子,改变无多。
所以,我想我们不要抱有太多的功利性的想法,一定要去解决问题。以我们现阶段,如果以现有的能力为项目所在地解决一些小的问题,带去一些小的改变,从小事做起,这样也很好的。在项目的过程中,尽力提高自己的素质与技能,全力去培养自己,以便今后可以做的更多和更好。所谓,“你最大的责任就是把你这块材料铸成器”,而且,还要“君子不器”。
兰州大学绿色营飞鱼2014年5月6日
我想很多组织都是在做大量的工作
之后与上面的工作较少的力气去做宣传即你所谓的媒体
不过很多时候不同的组织的关注度不一样自然二者的比例就不同
但是踏踏实实做事还是我们这些学生社团更应该想的 DA_huyang:我想很多组织都是在做大量的工作
之后与上面的工作较少的力气去做宣传即你所谓的媒体
不过很多时候不同的组织的关注度不一样自然二者的比例就不同
但是踏踏实实做事还是我们这些学生社团更应该想的 (2014-05-06 14:49) images/back.gif
嗯。基于媒体的报道,以及项目的评优,功利性的想法就是,获得一个证书或者证明。如果入职,这也算是一个帮助。。基于媒体的报道,也是大问题的促发民众关注下,对政府或者企业的施压。 有思考挺好,继续 媒体报道是表现项目实施效果的一个手段 但不是最重要的手段 暖暖@文字控:媒体报道是表现项目实施效果的一个手段 但不是最重要的手段 (2014-05-06 20:22) images/back.gif
对于项目实施相关,你觉得都有哪些手段 有句话说得好,改变不了别人就改变自己。我们觉得,如果能够通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改变自己内心的想法,在自己心里扎下环保的种子,这就是最大的收获 重大绿服队:有句话说得好,改变不了别人就改变自己。我们觉得,如果能够通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改变自己内心的想法,在自己心里扎下环保的种子,这就是最大的收获 (2014-05-07 13:02) images/back.gif
嗯。先做好自己。从知识和,实践。 “用80%的精力做好内容,用20%的精力寻找媒体渠道。”现在部分人功利心太重了,方向已经发生偏离,早已忘记了脚踏实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