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鸢 发表于 2014-6-6 10:09:15

季羡林:《为了无告的大自然》序

《为了无告的大自然》序

季羡林

   人类生活,在衣、食、住、行四个方面,所需要的最基本的资料,无一不取给于大自然,无一不需要向大自然伸手索取。这是一个极其简单明了的道理,皓如天日,应该是人人都能理解的。然而,事实却是,绝大多数的人懵懵懂懂,木然,茫然。
   向大自然索取的方式,约略言之,可以有两种:一种是采用强制的手段,视大自然为敌人,要“征服自然”。这可以近代西方国家为代表。一种是用理解的方式,与大自然为友,然后再采用温和的手段,向大自然索取所需要的一切。这可以以中国思想为核心的东方思想为代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不限于儒家一家,道家及其它一些家都有。什么叫“天”,各家解释不一。什么叫“合一”,各家解释也有分歧。我对此也有一个“新解”。我认为“天”就是大自然,宋张载的著名的话:“民,吾同胞;物,吾与(伙伴)也”,是众所周知的。
   孔子说:“天何言哉!”大自然是不会讲话的,或者说是不讲话的。然而它却能报复,能惩罚。西方的征服自然,诛求无餍,就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和惩罚。例子很多,仅举污染大气、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灭绝物种、破坏臭氧层、乱砍森林,等等,等等。中国虽然有上面提到的那种先进的思想,然而在行为上却未能实践。特别是在几十年前歪风狂吹的时代,毁林造田等等一系列荒唐的举动,及今思之,简直令人感到愤慨,感到羞耻。
当前中国的及世界的情况怎样呢?总起来看,有所改善,由所觉悟,现代世界各国的政府几乎都大力开展环保事业,就是一个证明。但是,根据我的看法,人们对人类所面临的危机,认识和觉悟还是很不够的。南美亚马逊河流域的大原始森林照砍不误。类似的现象还可以举出不少来。本书标题中有“无告的”几个字,这是警策鲜明生动的语言,我很赞成使用。然而,大自然的忍耐是有限的,一旦忍耐到了极限,大自然勃然震怒,对人类进行报复,到了那时候,人类就要吃不了兜着走,要叹息悔之晚矣了。
   从诫本来是一个历史学家,如果沿着这条路走下去的话,什么风险也不会有,就能有所成就的。然而,他不甘心坐在象牙之塔里,养尊处优;他毅然抛开那一条“无灾无难到公卿”的道路,由一个历史学家一变而为“自然之友”。这就是他忧国忧民忧天下思想的表现,是顺乎人心应乎潮流之举。我对他只能表示钦佩与尊敬。宁愿丢一个历史学家,也要多一个“自然之友”。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到李后主有点像如来佛那样“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气概。我看,把这句话移赠从诫,是更恰当的。我相信,“自然之友”的事业一定会越来越发展,它带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幸福是无法估量的。一个人在仅有的一生中应当有为有不为。从诫勉乎哉!
1999年8月3日

小强dwz 发表于 2014-6-6 20:54:55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虽然是讲治国来着。

空谷4901 发表于 2014-6-6 23:39:22

小强dwz: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虽然是讲治国来着。 (2014-06-06 20:54) images/back.gif

这个还记得不过像文章里说的,很多实践上真的没有落实理论

巫落落 发表于 2014-6-6 23:46:15

以前在济溪看过
和梁老先生相关的帖子里

季老的书我很喜欢
越大越喜欢平和中实的文字

清风君 发表于 2014-6-7 01:46:22

总感觉人类挺复杂的,一方面想着保护自然,但另一方面又想从自然处得到利益。

隐形的诺顿 发表于 2014-6-7 03:40:16

巫落落:以前在济溪看过
和梁老先生相关的帖子里

季老的书我很喜欢
越大越喜欢平和中实的文字 (2014-06-06 23:46) images/back.gif

看他研究佛教的相当平和
心安

隐形的诺顿 发表于 2014-6-7 03:40:44

纸鸢最近还在翻读老的作品?

纸鸢 发表于 2014-6-7 20:36:43

清风君:总感觉人类挺复杂的,一方面想着保护自然,但另一方面又想从自然处得到利益。 (2014-06-07 01:46) images/back.gif

“想从自然处得到利益”是目的,“保护自然”是实现其目的的手段。

两者不矛盾吧。

纸鸢 发表于 2014-6-7 20:37:14

隐形的诺顿:纸鸢最近还在翻读老的作品? (2014-06-07 03:40) images/back.gif

是的,老的东西里有很多我都还没读过。

先了解经典的,再去读最近的。

清风君 发表于 2014-6-7 20:42:49

纸鸢:“想从自然处得到利益”是目的,“保护自然”是实现其目的的手段。

两者不矛盾吧。 (2014-06-07 20:36) images/back.gif


但是现在更多的是,从自然处得到利益的同时很大程度上破坏了自然。
你的意思是保护自然,才能从自然处得到利益么?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季羡林:《为了无告的大自然》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