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名:猎鹰、兔鹰,古籍亦作“鹘”,维吾尔族人称其为“匈喀尔”。
猎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目前数量已经非常稀少,它们善于在高速飞行中追捕猎物,俯冲速度极快,时速可达200km以上。
人类驯养猛禽进行捕猎的活动可追溯到2000~4000年前,到了20世纪末,传统的鹰猎或隼猎活动主要在中东地区保持和流传下来。阿拉伯人的首选鸟类就是猎隼,因为它习惯于生活在高温、干燥、贫瘠的恶劣环境中,还拥有卓越的捕猎性能。
“隼文化”有悠久的历史,特别是利用隼类捕猎在很多国家的经济、文化和体育中占有一定的比重,至今在很多国家的国徽、国旗或货币中还以鹰为标志。
猎隼在新疆的繁殖地主要是准葛尔盆地、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帕米尔高原。最近的国际组织调查报告显示,全球主要猎隼分布国的猎隼数量已经从4万只下降到1万只以下。根据我们的“猎隼研究小组”的调查报告显示,在新疆北部猎隼主要繁殖地,猎隼密度低于每1000km2一对,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猎隼喜栖息于山地、河谷及草原的开阔地带,在少许树木的旷野和多岩石的山丘地带也可瞥见其搏击长空的英姿。下面的两幅图中,左图示意猎隼在历史上的分布范围,右图示意其现在的分布范围。
一只猎隼至少可以控制住约60亩草原的鼠害,被称为“草原保护神”,但民众对其现状并不知情,在中国捕捉现象十分猖獗的情况下,如果再不积极保护,猎隼将会受到严重威胁。我们组织人员进行了猎隼的贸易调查,并出版了《猎隼保护手册》,对保护的开展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对猎隼造成的威胁的主要因素如下:
1.乱捕滥猎
2.栖息地的破坏
3.食物缺乏与食物中毒
目前国际上保护猎隼花样百出,如“猎隼护照”的制定,采用先进的仪器设备为猎隼治疗伤病,同时成立了“猎隼医院”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