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陕北榆林市通往革命圣地延安的高速公路两侧,昔日延绵数百里的沙丘,如今已长满沙打旺、沙棘等绿色植被,一场春雨过后,呈现出一派绿意盎然的勃勃生机。
据榆林市有关负责人介绍,荒漠化和水土流失曾是制约榆林经济发展的一个巨大障碍。新中国成立初期,该市林草覆盖率仅为1.8%,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84%,每年输入黄河泥沙5.3亿吨,是黄河中上游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国家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政策以来,榆林市林木覆盖率已提高到30%以上,每年输入黄河的泥沙减少2.9亿吨,实现了区域性荒漠化逆转。
“没想到陕北的退耕还林搞得这么好,太出乎意料了。”陕北生态的巨大变化让政协常委、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王光谦啧啧称叹,“这种生态屏障,对于水土保持,减少泥沙流入黄河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退耕还林不仅改善了生存条件,也让老百姓看到了致富的希望。榆林的邻居——革命老区延安在退耕490余万亩后,加快开发苹果、红枣等优势农产品,并通过新修农田、发展节水灌溉等措施,使全市粮食总产量从以前正常年份的6亿公斤左右提高到2005年的近7.5亿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98年的1356元增加到2005年的近2200元。
“开一片片荒地脱一层层皮,下一场场大雨流一回回泥,累死累活饿肚皮,苦日子何时是个尽。”如今,这首陕北信天游描述的景象正成为过去,退耕还林让祖祖辈辈以瘠薄的耕地为生、靠天吃饭的陕北农民扬眉吐气,过上了红红火火的日子。 终于看到成果了 消息确实挺令人高兴,我家就是陕西的。
可是我在榆林的同学说榆林现在的状况不全是这样。
从榆林往外(很外)一圈圈的是绿色围绕的区域,“规划”中的林区。
但是在榆林周边都是黑的——当地采煤挖煤的很多,大小矿井煤场很多,公路上都是黑的,全是来往的拉煤车掉的煤渣。采煤业对当地的环境破坏很严重。
不知道真的是不是这样 植树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