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一个,挺好的
softwind:先顶一个,觉得写的挺好的。
说说关于调研等等枯燥的问题吧,回忆一下我那时候,我参加的是青年营,不过从内容上而言,和绿色营差不多的。我们有调研组和环教组,我是调研组的,其实每天白天调研走访、收集资料数据确实挺辛苦的。我那时候每 .. (2015-05-08 13:41) images/back.gif
因为假设的这10个人不想在一起
绿色营的发展遇到瓶颈觉得还是因为现在关注环保、关注绿色的呼声开始减少,很多人渐渐开始怀疑绿色营到底能为环保做些什么。觉得这对绿色营是个很严峻的挑战,希望大家可以一起携手把绿色营建设的更好。
秋叶的静美:绿色营很多都是社团再弄,牛人都是各自社团的牛人吧
都想让各自的社团发展的更好吧 (2015-05-11 10:42) images/back.gif
然后结果反而每个的质量都下降了吗。。。
softwind:然后结果反而每个的质量都下降了吗。。。 (2015-05-20 19:57) images/back.gif
我明白你这句话背后的意思
但是,绿色营的现状本身就是参差不齐。各家都有各家的想法。
。
举个栗子:如果三个调研营来强强联合,该听谁的呢?如何确定绿色营的方向呢?谁来带队?
打算取得怎样的成果?是以社团交流为主还是调研后的成果为主?
营员又该怎么选拔。碰到某一个营员入不入选的问题,各自想法不一致如何解决?
队伍在营期中间出现了突发事故又如何处理呢?
面临的问题太多了。
每年都在做,每年都有在思考感悟或者批判。或许可以先想想自己想要过程还是要结果??
【我看来这些可能不算问题。】
1、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觉得,你说的这些问题,就算不是各协会合办,就算是一个协会自家的营期(以下简称自家营),也一样会有这些问题的。
2、 比如:某协会自家营绿色营筹委会,5个筹委,是否也有可能出现“该听谁的呢?如果确定方向呢?”这个问题,对吧?那你可能会回答我,队长决定,或者,讨论决定等等方法。一样的,那么就算筹委来自不同协会(简称各家营),依然可以用这个方法啊。继续,如果营期是自家营,难道就不存在是以社团交流为主还是调研后的成果为主这个问题了吗?难道只有自家营才能做调研,各家营就做不了?就算是自家营,也是招外地营员的呀,还是会存在社团交流的问题的呀。营员选拔问题,难道自家营不会出现筹委意见不一?
3、 总而言之,我觉得你说的这些问题,并不能成为阻碍不同协会的人共同来筹备一个营期的因素,华中营不就是轮着来的麽(我对华中营不了解,说错了望纠正)?而且,现在各地不是有很多营期都是非某个环保协会独立主办的吗?比如我参加的江西青年营的筹委就是各高校的人,不同协会,比如广西青年营应该也是吧?鱼鱼你应该也有类似经历吧(瞎猜的,不了解)?
【如果非要说有什么困难,那可能是以下这些】
1、不在同一个学校,筹备存在客观难度(比如要开网络会议或者难以凑到有空的时间等)
2、 不同协会文化理念可能会有差异(但是这点可以用包容性来解决吗?求同存异,各自带来不同的优秀的东西,也能避免思维角度的单一)
3、都想当老大这个问题我就不谈了,也不是没遇到过这种协会,随便搞个东西都是“XX省XXX”,“全国XXX”,好厉害的样子好害怕。。。
暂时想到这些,也许还有其他。
其实我觉得这个问题,真的类似各地区可以跨越高校,出人参与筹备地区性营期一样。那么为什么不可以眼光再打开一点,跨越省份呢?
PS:不能改黑软雅黑,不能用高级模式好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