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zi 发表于 2007-6-7 19:12:35

新华网西宁6月7日电(记者文贻炜)最新发布的《青海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近年青海省局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但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

青海省植被以草甸植被为主,其次为荒漠植被和草原植被,森林植被很少。数据显示,目前青海省森林覆盖率仅为4.4%。受特殊自然条件限
制,省内生态系统及其生态类型构成均呈现出特有的复杂性和脆弱性,对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的抗逆性、承受能力相对较差,生态环境的敏感性和不稳定性突出。

2005年,国家计划投入75亿用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生态监测项目,目前青海省已建立了包括14个生态系统综合监测站点和496个生态监测基础站点的三江源地区生态监测站点体系,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截至2006年底,青海已建成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11处,保护区面积达到21.7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0.12%。

青海省环保局局长赵浩明说:“由于近几年降水量的增加和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项目、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人工造林、天然林保护和水土保持等一系列生态工程的实施,青海省局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但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

据悉,青海省计划到2010年实现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初步遏制。其目标为: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得到初步恢复,柴达木盆地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得到进一步加强,青海湖流域水环境和生态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祁连山山地水源涵养功能得到有效保护。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其生态作用在整个亚洲都具有突出地位。

来源:新华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青海生态环境总体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