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07-6-8 18:12:51

海帝矿业有限公司是一家在辽宁注册的私营公司,其在吉林投资的一家洗锌厂并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而开工。吉林环保局监督管理处处长赵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肯定的说:“这肯定违法”。而当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说,“这种现象其实十分普遍”。
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规定,任何建设项目在开工前都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而事实并非如此。据记者了解,“这种先上车,后买票”现象,不仅在私营企业,就是在一些国企,甚至大型国企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在基层则更加普遍。
之所以这种现象屡屡发生,专家认为,除了利益驱动,表面上是一些基层政府忽视环保法规,实际上则是不正确的发展观、政绩观造成的。
“锌是有色金属,作为钢铁等建材的防腐材料,目前在市场上颇受欢迎,一吨(金属吨)约在一点五万元人民币左右”,洗锌厂负责人曲海斌这样向记者介绍。他笑着对记者说,“其实也知道应该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但市场销售很好,另外东北由于施工期短,要赶在上冻前把土建完工,所以就先开工了”。记者在采访强烈感觉到,对于洗锌厂所在的村子--护山村来说,其村委会一班领导对于这个项目的期盼显得比曲海斌还要殷切。
   这个村是个贫困村,一个壮劳力种地一年的收入大约在四千左右,而在洗锌厂打工,一年收入少说也在一万多。村长赵启元说,这个日产三百吨的厂子能提供八十多个就业岗位。每年税收将近二百多万,能给村里三十多万。这个厂子的建设,对于村里甚至镇里显然都非常重要。但在针对记者关于建厂是否需要环境影响评价的提问时,赵启元显得一脸茫然。
   省、县环保部门并未被这些小利所迷惑,他们的态度是坚决的。记者采访时了解到,县环保局发现这个厂缺少必要的环保手续,先后两次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罚款一万元。吉林环保局在接报后立即对洗锌厂立案,九月十三日做出决定,勒令项目停建并罚款十万元。
   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日前联合发布的《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二00四》中称,二00四年中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五千一百一十八亿元人民币,占当年GDP的百分之三点零五。
    不知大家看了没,值得感叹。这就是现实。

xcf田磊 发表于 2007-6-8 23:04:43

我见过一些搞环境评估的研究生,坐在办公室里狂搞评估,你觉的如果到基层会不出现尴尬局面吗?

kefodshen 发表于 2007-6-21 12:18:41

我觉得对有严重环境污染行为的企业处罚太轻了!

紫凌 发表于 2007-6-21 22:01:47

是啊,是啊

被封印的左手 发表于 2007-6-21 23:19:10

引用第2楼kefodshen于2007-06-21 12:18发表的 :
我觉得对有严重环境污染行为的企业处罚太轻了!
不是太轻,而是几乎不处罚!

kefodshen 发表于 2007-6-21 23:22:46

要不要对污染者游街之类的……

被封印的左手 发表于 2007-6-21 23:39:45

引用第5楼kefodshen于2007-06-21 23:22发表的 :
要不要对污染者游街之类的……
想法太疯狂了,不过挺有创意
要不在全国评选每日污染之星?

rory327 发表于 2007-6-27 17:37:53

即使做环评还不是一个形式,走一个过场,根本没什么实际意义,环评做完后,不该开工的还是照样开工。唉!!!

kefodshen 发表于 2007-6-27 17:43:56

措施,得真正拿出些狠招,
打到污染者的痛处!

鬼见愁 发表于 2008-5-21 08:10:23

翻出来个“旧闻”,不过,貌似过了近一年也没什么改善……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环境影响评价在中国基层遭遇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