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 用牺牲的精神进击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2日15:01 《记者观察》杂志面对亿万观众,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深沉地说:“中国的环保事业一定需要不怕死的、有血性的人才能做。”
面对央视主持人“会把什么样的要求、什么样的压力传递给地方环保局长”的提问,潘岳坦言:“我觉得我们环保部门,特别是地方环保部门在这个两者的转型的时候,就是旧的向新的转型的过程之中应该有牺牲的准备和付出代价的准备。但是我在这句话里,特别要加上一句,包括我在内。”
当“节能减排”成为全民话题的时候,当环境污染毁坏“社会和谐”的时候,潘岳直言不讳的“不怕死”、“有牺牲”的话语令人振聋发聩,更令人振奋和欣慰。为官者一旦有了这种勇气和魄力,便是民之福、国之幸。
曾几何时,“你好我好大家好,遇到问题绕道走”所谓的官场“潜规则”在社会上大行其道,甚至还有一些人倍加推崇,美其曰是“中庸之道”。其实,这是一种典型的“和事佬”、“墙头草”的行为,是对中国传统“中庸文化”的玷污和亵渎。《礼记•中庸》云:“在上位,不凌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而这正是对“正直”这个概念的一个很恰当的诠释,同时也是对从政者 “修身立命”的基本要求。
牺牲是利益的分配和交换。有人以“关停一个企业,就要面临被关企业的职工就业问题”向潘岳发问,潘岳沉重地说“如果说这一个企业,假设说它是几千人,但是这个企业造成的污染,影响了周围的几十万人,如果就是这几千人得了利,大家都很高兴。但是留下了几十年以后的环境的隐患,我就毫不犹豫的关掉这个企业。”
牺牲表现着崇高,但有的人却亵渎着它的崇高。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原局长郑筱萸做上高位后,“封妻荫子”,带领被誉为其左膀右臂的药品注册司司长曹文庄和医疗器械司司长郝和平,与不法企业沆瀣一气,狼狈为奸,干起制造假药、草菅人命的勾当,最终得到了应得的下场——被“判处死刑”。 这也可说叫“牺牲”,只不过是牺牲了国家和人民的大利益,窃取自己的小利益,到头来却又丢了卿卿性命。
牺牲不仅仅是一种勇气,它更多体现的是一种责任,一种信念,一种忠诚,一种对理想的追求。
为了履行职责,作出“不怕死”、“有牺牲”的承诺,这是把对人民的负责和对国家、对党的负责保持了高度的一致。
近代学者梁启超说:“人生于天地间,各有责任。一家之人各个放弃责任,则家必落;一国之人各个放弃责任,则国必亡。”要做到勇于负责。放弃了责任空谈做人是一种可悲,是个人的不幸;放弃了责任空谈做官则是一种罪过,是人民的不幸。
2003年非典肆虐最猖獗的时候,胡锦涛总书记及时出现在城市的街头,走在人民中间。陕西铜川矿难发生后,温家宝总理在慰问遇难矿工家属时,饱含着热泪说,“我用什么语言也不能表达你们的那种痛苦。”这是忧国爱民、勇于负责、不怕牺牲精神的最好典范。
“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面对即使在区域限批实行了三个月,高耗能、高污染的相关六大产业居然又增长了20%的现实。面对频频爆发的污染事件,面对节能减排工作的艰巨,环保,只有用不怕死的精神去有所作为,必须要用牺牲的精神去进击。□ 李德超 有感于牺牲的精神,把这篇文章放成长经验分享吧里
只有一个原因\"牺牲\"一点绝对是我们成长的路上要去体验的
唐老师有文章写过做环保的要有无私的精神,我想也是这个道理 当然牺牲的精神也是要站在理性的角度上去发展的
我一直认为站在理性上的感性才是最能推动事物的发展的
面对环保这个战线上的朋友,我有时候很深或者\"不和群的\"去看待一些问题
我认为自己在感性参与环保的历程已经做过很长的时间了,现在去理性的对待一些事情,指导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 引用第2楼吹走眼中的沙于2007-07-06 01:22发表的 :
当然牺牲的精神也是要站在理性的角度上去发展的
我一直认为站在理性上的感性才是最能推动事物的发展的
面对环保这个战线上的朋友,我有时候很深或者\"不和群的\"去看待一些问题
我认为自己在感性参与环保的历程已经做过很长的时间了,现在去理性的对待一些事情,指导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
呵呵,看来真的成长咯!
:) 唐老师有讲过:“做环保不讲‘无私奉献’还要讲什么?”
我个人觉得,这种无私奉献就应该是一种“牺牲”的精神吧,我们在环保的过程中做出自己的‘无私奉献’,这样会为我们带来很多收获,带动我们真正的成长!! 学习吧,还是自发的。
心情好,就多牺牲点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