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绿色营的一些片断思考--由猴子文章引出的延伸
猴子,富浪,这些仍然在身边或已永远离我们远去的家里的孩子们...虽然已经毕业,但还一直关心着绿色之家的发展,到九月份,就要十周年了,而这个暑假,没有一个孩子从交大走到其他绿色营中,这与去年的那片卷着暗流的黄河有着直接的联系。
——所以我佩服猴子,在富浪的这件事情上,我们亲友团在募捐、在为浪哥家人寻求法律帮助、在协助去民政申报见义勇为,但真正在前台做事情的,却是猴子和他们那些家中的孩子们。
每每想起他们为了这件事情奔波于学校和社会上,每每想起他们深夜给亲友团发的相关电子邮件,每每看到他们坚持和富浪三个妹妹通信的文字,都禁不住想放声大哭。。。毕竟这件事情对我们所有人带来的悲痛和心理阴影是一直挥不去的。
——所以我佩服猴子,作为与浪哥同在绿色之家、同班甚至同寝室的兄弟,他一直顶着巨大的压力,为了浪哥,同时为了协会做着一切能够做的事情。“客观上是我同学的一出事,我便一直被牵扯在协会、学校、班级、亲属、甘肃营各方之间周旋……”这样的状态下,还能在紧张准备研究生考试的时候写下如此诚恳地文字,一边看着,一边感到眼眶都湿润了。。。
绿色之家从04年开始,陆续送出了十几名成员参与各地的绿色营,记得我那年有5名,05年有6-7人,去年也有好几人,直到今年的0。对于绿色营的想法和讨论一直在协会中进行着,但没有做过什么具体的整理。刚刚又看了一遍猴子所写的感受,想想自己作为04年绿色营的副队和05的筹委,也应该做些回应吧:
“今年五月份,我跟着学校的领导,还有几个记者,走了一趟甘南若尔盖湿地——为了我的同寝同学同事,高富浪——基本上是重走了一遍06甘肃营的路线,不同的是我们坐车而不是徒步。在路上,带队的校领导曾问过我:“你说现在大学生,社会实践去哪不好?非要到这种荒无人烟叫天不应的地方,研究出点什么?”我无语以对……他同时又问同行的富浪的父亲:“你要知道高富浪来这种地方考察,你会让他来吗?”我看着高叔,越发无语。
这就是绿色营面向外界的尴尬,尽管如今,事故已被界定为意外,绿色营没有因此落得过多的诟病。而我兄弟见义勇为的行为也算得到官方正面的高度肯定,果位得正。这样的结果里面当然有绿色之家上下几届人努力。但对于绿色营今后所走的方向,不能便停止思考。”
在一次中青报的一个采访中,我也被问到了类似的问题——作为绿色营活动,是否进入了一个误区,即越艰险的环境、越偏远的地区越能体现我们的“精神”? 诚然,作为年轻人,总是期待有更多的挑战,但冷静想想,这种期待是不是应改建立在一个理性的、全面的基础上呢?单纯的体力和生存环境的挑战并不是绿色营所追求的,而如何规划并具体实施一次有目的有组织有效率的生态/社会/人文考察和自然人文体验应该可以算作一个真正的挑战吧,相信每个参与过相关活动的朋友回头想想,在这一点上都会留下或少或多地遗憾。
另外,就算我们选取了一些偏远危险的地方进行活动,对于保险和领队的重视程度如何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活动的安全系数。去年甘肃营的事情在这两方面的失误是毁灭性的,而我们如何看待这件事情给我们带来震撼(悲恸)之外的东西,就是很关键的了。在保险和领队(包括当地向导)的问题上,一定不能含糊!这是为了所有人的安全,这也是血和生命的教训!
“绿色营不是科考队,最起码初衷上不是,其组成是来自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当然就不能称为专业(但有科考经验的专业老师作领队是必须的),所以其定性大概就算是提高认识理念的“认识实践”。”
对于考察的科学性和功能性,就更加不是走得越远越好了,我觉得这两者甚至没有实际的相关性。绿色营可以一次次的走进高山大海,但走得越远越偏,对当地情况的了解就会越少越片面,对于设计考察或者体验的难度就越大。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看林大山诺社在前两年的一次暑期活动——调查学院路(即林大所在的区域道路)周边固体废物的处理情况。这样有着明确目的和高可操作性的暑期调研活动,虽然不是最好的推广案例,但决定值得我们去深思:我们想做什么?我们需要做什么?我们能做什么?
“主观上,是我面对大家交上来的文稿,的确有点不知所措,感觉就是一群年轻人在相互煽情,相互感动,却没能够感动圈子外面的人。”
“对于在绿色营里最大的收获一定要清楚,并不是我们,或你们一圈子人之间的深刻友谊,而是可以反映在文集里的思辩和考察报告。当我们没法做到有水平的科技考察或足够深入的社会调查时,对于在路上的各种反思便是横向跟其他环保同仁交流的重点;同行人之间的温馨点滴并不能成为文集的主要核心……我认为。”
看了这段话,我不禁翻起了我们那届04年绿色营的文集。当时在海南,三十几个人环岛一周,上尖峰岭下三亚湾,深入红树林蹲点苗寨村...经历不可谓不丰富,所见所想也极其之多,但反映在文集中的很多文章还是关于大家的相互的感情的。现在看来,我心头还浮现着当时的情景和那种真挚的情感——但,正如猴子所说的,“相互感动,却没能够感动圈子外面的人”。那么拿什么给更多地文集阅读者呢?这个见仁见智,但同行者之间的感动,应该是只有同行者之间最为清楚的。
交大绿色之家 06亲友团
2004营员 驹子 张伯驹
2007-8-03 凌晨 于北京西山
猴子的那篇文章在这里:写在2007重庆绿色营出营前(张鸿捷): http://www.gsean.org/forum/read.php?tid-13546.html
3年前的夏天,海南 意外总是在不定时候到来,需要我们时刻注意, http://www.haha168.com/main_name/pictures/2005001/012.gif 不知道是不是看错了,今年绿色之家还是有人出来的吧~
我们云南营就有一个非常可爱的绿色之家来的人啊!
其实,提到这件事......很多时候是没有语言来说些东西的,不过,我们的确是应该对于我们出去的安全问题有些思考。在绿色营中,我深刻的感受到现在做的环保有的时候是不是过于偏激,比如说我们一看到环境污染就有点眼睛冒绿光,难道一切都是在破坏嘛?是不是我们看问题的方式和思考的角度有些片面了。环境保护,不仅仅是调查环境污染吧,更多的是否是要提出解决的方案和发掘出一些比较好的环保的案例,让大家来共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是否能够做的更多一些......我们一直在说自己做的环保,我们会给人讲出很多污染的案例,可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没有思考过怎么来让这些可以被治理的更好,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想到的仅仅是告诉政府告诉人民这儿被污染了,这儿被破坏了,那么我们是否是过于的依赖政府或是说给了他们太多的工作了?毕竟这是需要所有人来努力的。可能由于我了解的不多,说的还是有些片面的,大家多多理解了,更希望的是大家的指正!!!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