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aller 发表于 2007-8-3 01:35:38

[分享]环境教育教案之一-自然之诗

这是去年在繁星支教的一些教案,有些是涉及环境方面的,放在这里,希望能够对于暑期活动或者平时做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同学们有些帮助吧:

呵呵,真的很喜欢初三这十几个孩子,随着第二次去给他们上课,竟明显地感受到了他们的变化!清晰的记得第一次见到他们时很多人眼中的黯淡和迷茫,而到了这次下课,我看到了他们那闪亮的眼睛!不论是上次的“热爱家乡”还是这回的“自然之诗”,我都是怀着一个单纯的目标:让这群孩子的思维跳出原有的圈子,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来看待周围的一切,并且要努力的区发现生活中的美,发现自己的美,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更好的走接下来的一步步。
对约瑟夫·柯奈尔的教学理念一直很认同,尤其是这次毫无顾忌的尝试(毕竟之前的成人拓展培训或者大学生的培训不能够如此随心所欲),让我更加喜欢这种参与式教学过程。真的很希望在学校的这段日子里每周都能过去和这群孩子共度两个小时,希望能够通过我的努力让他们树立一个健康的价值体系和思维方法,能够给他们带来一些良好的变化,这就是最幸福的了!
要知道,当他们信任你并愿意跟你一起思考、一起讨论的时候;当你的嗓子不好,轻轻一句话就能让教室中安静下来的时候;当看到他们慢慢的学会倾听、更加懂得尊重与分享时;你心中会充满什么?是希望,是的,希望......
很爱这群孩子,希望他们越来越好。我想,这就是教育中的幸福吧,也是自己一直喜欢做这些事情的原因所在。

教学日期:2006.04.13
估计时间:40min*2
对象年级:全日制九年级
对象人数:11
教学参与者:naturaller@果园、繁星学校9年级全部学生。
教学主题:自然之诗
教学方法:A-基于约瑟夫·柯奈尔“自然教学法”的参与式体验过程:引导——融合——参与——分享
   B-用创造性和艺术性方式建构学生对身边事物的重新认识
过程节点:营造气氛——培养感情——亲身观察——引导与思考——创作——分享与讨论
所需辅助用具:黑板、粉笔、单页纸
场地需求:教室,第一节课为课堂式布局,第二节课改为分享式圆圈布局;室外院落。
教学愿景:A-让学生投入地思考与感受自然
   B-对自然、对文学的重新认识
   C-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初阶
   D-为以后的“创造性作品集”做准备
以下为具体流程安排:


第一部分:参与式课堂气氛营造(2min)
1、回暖式开场白。一分钟左右。
2、点名,用每个学生的昵称。一分钟左右。
[此部分实施时需注意]:
1、基于已经上过一次课的因素,此部分可以很快进行,但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的表情和眼神是否投入。
2、不用太过于强调纪律,要尽力营造一个轻松的环境,为接下来的教学铺垫。


第二部分:主题引导(20min)
1、引导大家谈论对于自然的认识。10分钟左右。
·鼓励学生放开思路,自由发言
·让学生们以关键词的方式来表达,并把他们所说的关键词写于黑板上
2、复习文学创作基础知识。10分钟左右
·对于诗词的基本认识,鼓励学生们举相关的诗篇并加以背诵,有一些诗体可以由教学实施者给学生做分享
·复习关于词语的知识,讲解诗歌中动、名、连、形容词等的基本运用。
·再次引导学生思维的发散,不必拘泥于现有的诗体和词汇的运用。
[此部分实施时需注意]:
1、实现备课的时候需要对诗歌的有关知识做良好的准备
2、要善于发现教学对象中一些对诗歌比较有感觉的学生,并鼓励他(她)们来引导整个教室的气氛
3、要不断地暗示学生们“诗歌创作需要全身心的体验和创造性的思维”。

第三部分:亲身体验&诗歌创作(30min)
1、宣布接下来的行动要求:用十分钟的时间到学校的院子中寻找自然的元素,整个过程中不能够说话,不能回教室,也不能够与他人交流。2分钟左右。
2、带领学生们走出教室寻找、感受自然。十分钟左右。
3、召回学生,开始进行写作。二十分钟左右。
[此部分实施时需注意]:
1、一定要强调体验过程中的安静,这样才能够激发教学对象用更多的感官来进行体验。
2、在学生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教学实施者需要在一边察看学生们的状态,不要介入他们的观察,也不要与其进行交流。
3、写作前可再次向学生们提醒:诗文创作要结合刚刚的所见所想,鼓励他们尝试多种不同的诗体,放开思维。
4、写作过程中注意控制课堂纪律。

第四部分:分享、讨论与总结(25min)
1、收集大家的作品,进行分享:让每个人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朗诵,然后教学实施者进行再次的朗诵,并作简单的评点。10分钟左右。
2、关于诗作的讨论,可以有以下几个讨论点。10十分钟左右:
·诗中提到自然之美了么?
·诗中提到自然对人、人对自然的影响了么?
·诗中提到人在自然中的地位了么?
·每个人在刚才观察到的有哪些相同,那些不同?为什么?
3、总结,大家选出最喜欢的一手诗,并对自己的/他人的诗作抒发感想。5分钟左右。
[此部分实施时需注意]:
1、此部分要将大家的座椅摆放为圆圈形分享式布局。
2、在分享诗篇的时候,还是以自愿的方式进行,要注意带领大家对朗诵者进行热情的鼓励,包括鼓掌、重复其中精彩的词句等方式。
3、关于教学实施者要重复朗读诗作的解释:经过上次的教学,这个班学生很有悟性,但是仍然没有完全养成尊重分享者的习惯,而且有些学生的普通话并不好,所以教学实施者富有感情的朗读会使写作诗篇的学生感到自己作品的价值,而且会让大家更加清楚地了解作品,并加以思考。
4、在总结和讨论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们称为分享主题,而不应该让教学实施者一直讲述。

另:若整个教学过程结束后时间还有富余,则可以进行以下延伸教学措施,为以后的教学做铺垫:
A、有关环境问题的头脑风暴。(关于建立环境价值观的尝试初阶)
B、分组讨论刚才的诗作中是否有扭曲事实的情况?如何理解?(艺术与事实的辩证认识初阶)
C、对于人类介入、开发改造自然的看法讨论。(构建社会基本价值观的尝试初阶)

教案设计&编写:naturaller@果园繁星版,naturaller@163.com

http://images.blogcn.com/2006/4/23/6/naturaller,20060423112330.jpg

http://images.blogcn.com/2006/4/23/6/naturaller,20060423112348.jpg

无语0 发表于 2007-8-3 11:17:57

真好啊!

见鬼 发表于 2007-8-22 09:11:53

好啊!!!

枫叶有情 发表于 2007-8-22 10:21:12

整个课程安排的不错 但是 有一点 你要注意你的课程时间安排的太长了
学生的接受能力 及注意力 都要考虑在其中 因为你要考虑到宣教之后的效果
如果效果没有的话 做了 也没有用处 也是收不到效果的

green!life 发表于 2007-8-22 10:31:13

教案 好东西!

枫叶有情 发表于 2007-8-22 10:35:16

幼儿园的 最多是15分钟 并且要注意引入中间还要穿插游戏
小学的 最多40分钟 还有年龄区分这个要注意的就是 可以课前活跃一下气氛 但是要注意 运用适当的方式将他们 领回来 带回你的课堂 要不然的话 即使你下面的内容多么的丰富 多么的精彩 都是无用的 因为他们呢的注意力已经完全不在这里了

naturaller 发表于 2007-8-22 12:11:13

引用第3楼枫叶有情于2007-08-22 10:21发表的 :
整个课程安排的不错 但是 有一点 你要注意你的课程时间安排的太长了
学生的接受能力 及注意力 都要考虑在其中 因为你要考虑到宣教之后的效果
如果效果没有的话 做了 也没有用处 也是收不到效果的

谢谢评点:)这次课程后来进行得还是比较成功的,正如你所说,时间的掌控非常重要,所以在之前的沟通和双方契约建立就显得尤为关键了。

关于学生的接受能力,由于受众是初三的学生,又是系列课程中的一环,所以没有问题:)

jaymen 发表于 2007-11-15 18:23:41

这个教案比较互动哦,在我们这边还是依照比较传统的授课、讲课,多用PPT教学为主。

长河落日 发表于 2008-10-24 21:49:18

我觉得这份教案最大的不同是他有一套教学方法,即约瑟夫科奈尔的那几步,有了这个指导,课程的安排就显得很合理,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不只是流于形式,然我获益匪浅,多谢了!

长河落日 发表于 2008-10-24 21:51:22

还有你前面的话让人很感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分享]环境教育教案之一-自然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