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车卖房投身新疆环保事业
卖车卖房投身新疆环保事业http://xjlsts.bokee.com/photo/view.fcgi?mode=3&id=5866948
一进入冬季,大气污染就成了令人头疼的问题,相关部门也制定各项措施全力治理,但环保毕竟不是个别人的事,它需要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每一个人参与,而新疆就有一个叫郭云的商人,自筹资金成立新疆第一家民间环保组织,全身心致力于环保事业,让我们看到了环保事业的光明前景并深受感动。
卖车卖房投身新疆环保事业
----记新疆首家民间环保组织掌门人郭云
□ 文/图 记者姜岚
13年前,郭云开始从商,在商海里摸爬滚打,可谓三起三落。
13年后,郭云成为一名环保人士,卖车卖房个人筹集资金几十万元,成立了新疆第一家民间环保组织——新疆戈壁绿洲环保组织。
民间环保组织是非赢利的,自从郭云申请成立戈壁绿洲环保组织后,他放弃了自己的生意,全力投身环保事业中。一间办公室,几张桌子,几把椅子,一台电脑,是他所有的家当;喜欢烹饪的他,总是热心地给前来帮忙的志愿者们做饭,志愿者只要来坐班,他每天都会给他们发10元钱工资……
戈壁绿洲环保组织才成立半年,从郭云手中花出去的钱已达十几万元了。有些志愿者看不过眼,提议大家凑钱开展环保公益活动,可郭云不同意,他表示,只要自己还有一分钱,他也会努力把环保事业做下去。
□ 起因
两件事触动环保情结
今年45岁的郭云在2006年以前一是名生意人,他做过石油生意,开办过食品厂,还为乌鲁木齐引进过净菜项目。他在13年间几度沉浮,有全部家当只剩5角钱的时候,也有一年净挣百万元的时候。
这些生意都和环保没有什么关系,但自从郭云的生活和环保事业联系到一起后,他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快乐和充实。
改变他命运的第一件事是发生在2005年8月。
当时,郭云到内地考察项目,他来到一个朋友家里做客。吃饭前,他去卫生间洗手,只见里面放了一个盆,郭云用盆中的水洗完手,正准备到水的时候,被朋友拦住了,朋友说,洗手的水还可以用来冲马桶。
一向豪爽的郭云感到很奇怪,朋友的经济条件非常的好,应该不在乎这点水费的。朋友很认真地告诉他:“我这样做是因为地球缺水!”郭云想都没想就说:“地球缺水又不是你一家的事情,和你有什么关系?”朋友很惊讶的反问他:“地球是大家的,怎么不关我的事?难道你们新疆人都是这么想的吗?”郭云一下子愣住了,不知道该说什么。这件事对他触动极大,回到新疆后,他按照朋友的方法,结果一个月下来,他家比过去少用了4立方米水,郭云顿时吃了一惊。
还有一个人让郭云彻底的投身到环保事业中,她就是全国治沙标兵内蒙古人殷玉珍。虽然郭云和她未曾谋面,但殷玉珍的事迹深深影响着他。殷玉珍是一名普通的家庭主妇,19岁嫁到了内蒙古,20年间,她自己一个人种树,使当地6万亩沙漠变成了绿洲。
此后,每逢朋友聚会时,郭云就向大家讲述自己的感受,大家也开始将家里的水进行二次利用,这让他很开心。
渐渐的,郭云心里就有这样一个想法:如果我能够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关注环保事业该多好。于是他下定决心,打算通过一种方式,把有共同信念的人组织起来,共同开展环保事业。
从此,他开始重新制定自己的人生目标。
□ 过程
申请成立民间环保组织太难
有想法就要实施,这是郭云做生意时就形成的习惯。据他了解,当时新疆还没有一家民间环保组织,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于是他决定去内地考察。
2006年初,他到北京考察当地的民间环保组织,了解了北京最著名的民间环保组织北京地球村,地球村已运作了10年,环保宣传效果非常好。
当时,地球村的有关领导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小郭,你可要有心理准备,你的申请只要被批准,就成功了一半。”当时郭云并不明白这里的含义,等他开始申请时,才知道,要想申请一个民间环保组织简直比登天还难。
开始郭云的想法很简单,他认为,尽管大家的环保意识不强,但很多人应该支持这项事业,可事实并不尽如人意。
2006年4月初,郭云到自治区民政厅办理申请手续,当时,民政厅的工作人员答复说,申请这样的民间环保组织,上面必须有主管单位,没有主管单位是申请不下来的。
到哪里去找主管单位呢?这让郭云发了愁,相关单位他都跑过来了,这些单位都表示郭云做的是一件好事,但政府不允许,他们也爱莫能助。
奔波两余月 执著感动每个人
为了早日成立环保组织,郭云天天奔跑在这些单位之间,哪里有一线希望,他就跑到哪里。转眼两个多月过去了,那些单位的工作人员都认识了郭云,并纷纷给他出主意想办法。
2006年6月的一天,民政厅的李处长建议郭云到科技厅去看看,那里的孔处长很支持环保事业。第一次见面孔处长就说:“你的想法非常的好,但资金从哪里来?”郭云表示,自己有些积蓄,实在不够就卖车卖房。
听郭云这么一说,孔处长非常的感动,当即表示愿意做他的主管单位,但前提条件是他必须有科技含量较高的经营项目。
这下可把郭云难住了,他到哪里去找有科技含量的项目呢?接连几天,郭云都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
功夫不负有心人,郭云终于找到成都正光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这家公司有关环保治沙的项目很有科技含量,而且和全国各地多家环保组织都有协议。他把电话打了过去,可仅凭他个人的说法,对方无法信服。
于是,郭云天天给这家公司打电话,仅电话费就用去了几百元,开始只是普通工作人员接电话,对方的意思很明确,必须有相关组织手续,他们才可能合作,他们从来不和个人合作。
郭云没有放弃,他坚持不懈地给这家公司打长途电话,往往一打就是半个小时,直到公司有很多的工作人员都熟悉了郭云的声音,终于,这家公司一位石姓经理接听了他的电话,郭云的执著精神终于打动了对方。
2006年7月3日,郭云的申请手续终于办下来了,新疆第一家民间环保组织------新疆戈壁绿洲环保组织成立了。
资金不够 卖车卖房来凑
郭云告诉记者,这个组织成立半年,他已投入了十几万元。
民间环保组织是非赢利的,这意味着没有收入。而自从申请成立“戈壁绿洲”后,郭云完全放弃了生意,全力投身环保事业。
“戈壁绿洲”成立了,急需经费,郭云想来想去,决定先把自己的捷达车卖了,可开展了几次环保活动后钱就没了,他又把目标转向了自己的房子,他狠了狠心,把房子也卖了。
它第一次组织了上万名学生捡垃圾时就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难题。开始他以为开展公益活动,一些场地不会收费,可当他联系第一个场地时,虽然竭力向对方表明他开展的是公益活动,但对方开口就要5000元,联系第二个场地时,对方也要3000元。为这次活动,郭云还专门订做了文化衫,所有开支为两万多元。
组织志愿者去一号冰川时,郭云自己支付了4万多元。虽然他知道,内地民间环保组织的运作费用都是由各类基金会提供或者募捐而来的,但新疆以前没有这样的组织,他只能通过活动让人们增强环保意识,之后再进行发展。
□看法
“无情”丈夫“苛刻”上司
“对于妻子来说,我是个不合格的丈夫。”郭云略含歉意地说,在别人看来,他对妻子很无情,可为了环保事业,他很难做到两全,他不想为了这些儿女情长的事情,分散精力和浪费太多的时间。
卖房子时,郭云对妻子隐瞒了实情,只说投资新项目需要钱。可当他的妻子发现卖房子的钱根本没用在生意上时,两个人闹起了别扭。后来,他的妻子渐渐理解了郭云所做的事,气也慢慢消了。
自从申请成立“戈壁绿洲”后,郭云就住在了办公室,每天早晨七八点开始工作,一直忙到凌晨一两点;他一个月只回一两次家。对郭云来说,环保是个全新的领域,他必须花很多时间从头学习环保知识,学习如何组织策划活动。
时间长了,妻子自然有怨言,郭云就在回家的日子里,极力弥补对妻子的亏欠,给妻子做饭,陪妻子看电视,说说话。后来。妻子也慢慢理解并支持他的事业,还成了他事业上的好帮手。
“戈壁绿洲”有这样一个规章制度:“在上班时间,不允许接听和环保工作无关的私人电话,包括手机。”志愿者王霞刚来时,觉得这个规定近乎苛刻,但后来她习惯了,只要一进办公室,她就把手机关掉,这样少了私心杂念,大家都能全心全意投入到环保事业中。
□心声
“世上无事不可为”
如今,“戈壁绿洲”已经有志愿者500多人,先后组织了7次环保公益活动。每次郭云都要亲自参加,从最初的筹划到活动的结束,他是既出钱又出力。
去水上乐园捡垃圾,宣传汽车尾气污染防治,在社区宣传有害垃圾和垃圾分类知识,到和平渠考察并捡垃圾……志愿者们的身影在乌鲁木齐闪动,环保的观念在人们中间传播。
在宣传汽车尾气污染防治的活动中,郭云专门印刷了内容为“骑单车,坐公交、少尾气、保家园”的宣传牌,由志愿者举着,在乌鲁木齐的大街小巷里穿行,沿途有很多市民好奇地停下来观望询问,郭云就抓住机会向大家介绍自己和自己的组织的环保理念。
郭云信奉一句话:“世上无事不可为”。他的行动带动了身边很多的亲戚朋友,后来他们都成为“戈壁绿洲”的忠实成员。当初申请成立“戈壁绿洲”时,按照规定,这样的环保组织必须有3个人,他就把自己的两个好友的名字填上了,事后郭云才告诉朋友。两个朋友都很支持他的工作,只要有时间,他们就和郭云一起商量活动,还积极参与活动。
建立网站时,一家网络公司的业务员想让郭云掏钱,可经过长谈后,那名业务员也成了“戈壁绿洲”的志愿者,同时还说服公司高层,为郭云免费做了网站。
今年,郭云计划开展拯救母亲河、杜绝白色污染等一系列活动,“即使再难,我也一定会把环保事业坚持下去。”郭云坚定地说。
(摘自新疆都市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