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d 发表于 2007-8-11 15:50:40

转一个贴,,给大家点环保创意

[提要] 新疆艺术学院文化艺术管理专业04级学生张湘宾在校内组织了一个公益团体“爱心社”,他们用收废弃瓶子换来的钱资助贫困生,目前为止张湘宾和她的“爱心社”已经用3万个废弃瓶子换来的钱捐助了178名贫困生。

  新疆艺术学院爱心社大学生捡破烂

  用三万个废弃瓶子资助近两百贫困生

  实习生 王雪迎 本报记者 刘冰

  “您好,我们是爱心社的,请问有废弃的饮料瓶吗?”“谢谢,打扰了,我们每周四晚上都会过来收瓶子,请您为我们留一下好吗?”……每到周四,张湘宾就会准时和“爱心社”的成员们一起在学生公寓楼内挨个敲门,回收大家手中的饮料瓶。

  这周和往常一样,几十个宿舍收下来,大编织袋里已装了大半袋,张湘宾估算了一下:“有将近300多个了。



”她笑得很甜,两个浅浅的酒窝儿挂在嘴角,“一个瓶子卖一毛钱,3周收的瓶子就可以资助一个贫困生”。

  每次收完瓶子,“爱心社”的成员就会把硕大的编织袋拖到学校专门配的一间储物室,看着里面堆成小山丘一样的瓶子,张湘宾总会有种满足感:“瓶子最多的时候,有8000多个,场面很壮观!”

  就是用这种看似不起眼的“成果”、甚至遭人非议的工作,张湘宾和她的“爱心社”用3万个废弃瓶子换来的钱,捐助了178名贫困生。

  “我要创办‘爱心社’,去帮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2004年9月的一天,新疆艺术学院团委办公室主任马媛像往年一样,为新生召开社团纳新活动,会上,马媛问道:“在座的同学中,有没有想创办自己的社团的?”一阵沉默之后,一位个头矮小、皮肤白皙的女孩站起来说:“我要创办‘爱心社’,去帮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现场有人不屑地笑了起来:“在这样一个充满个性的学校,要创办一个公益性的社团简直是天方夜谭,谁理谁啊?”

  马媛当时也觉得这样一个社团不会存活太久,但她决定让这名新生试试。

  “爱心社”在大家并不看好的状态下成立了,社长就是那个目光坚毅、皮肤白皙的女孩,她叫张湘宾,文化艺术管理专业04级学生。

  她创办“爱心社”的念头源于报到前一个月在河南农村的代课经历。当年8月,已被大学录取的张湘宾来到河南省泌阳县太山乡王庄村叔叔家玩。一天下午,张湘宾独自出去转悠,穿过两侧绿油油的麦田和草垛,她发现前方不远处一面破旧的红旗迎风飘扬。“这里还有学校?”张湘宾决定为这个学校做点儿事,她要给孩子们教课。

  班里有个女孩引起了张湘宾的注意,她总是大早上到班里补作业,有一天下课后,张湘宾留下她问是怎么回事。“老师,我不是故意的,下课后,父母还在地里干活,我要照顾弟弟,还要做饭。”女孩的话让张湘宾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临走时,荣庄小学的孩子们不舍的眼神深深地刻在她的脑海里,孩子们送的笔记本、笔及祝福的话语让张湘宾知道,这些质朴的孩子不懂那些华丽的辞藻,只会用他们特有的方式表达谢意。



如果把环保和慈善结合起来做,在做环保的同时也帮到需要帮助的人,不是两全其美吗?

小心失去 发表于 2007-8-12 12:44:27

我想到某老师说到的一个概念:创造多赢。

释城 发表于 2007-9-18 23:54:40

这样的活动我们已经做过了,但是遭到了清洁工的强烈反对,因为我们断了人家的财路。

liyi 发表于 2007-9-19 09:02:46

3万个废弃瓶子换来的钱捐助了178名贫困生

确实比较牛,不知道一个废弃瓶子值多少钱?一个贫困生又能得到多少捐助?
不过他们的行动是应该得到大家肯定的,赞扬一下

寒石 发表于 2007-9-19 09:48:14

环保,慈善都是“爱”
爱人,爱自然!无须太过拘泥来划分。
收瓶子等废品的行动我们曾经有人草拟了详细执行方案就被我们否决了。在我们学校无法实行。情况和2楼的差不多。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一个贴,,给大家点环保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