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
项目介绍: “绿色中国”论坛“绿色中国”论坛是由促进会推出的、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知名社会品牌,被公众誉为“中国可持续发展智库”。
迄今为止,“绿色中国”论坛已经举办了十一届,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政府官员、知名企业家、NGO代表和国际友人的参与,推出了“绿色中国与和谐社会”、“绿色中国与科学发展观”、“环境保护与公众参与”等一系列主题,产生了如《环境文化与民族复兴》、《环保指标与官员政绩考核》、《谈谈绿色GDP》、《环境保护与社会公平》等一系列重要理论成果。
“绿色中国年度人物”评选
“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奖”是我国首个由政府颁发的环保人物大奖,由由中宣部、全国人大环资委、全国政协人资环委、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共青团中央和国家环保总局等七部委联合主办,促进会承办,并得到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特别支持。由公众、专家按照科学、公开、公平的方法评选出来的“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奖,以其对民意的充分尊重和体现,获得了广泛的社会支持,被誉为“最具公信力的社会品牌”。
中国环境文化节
中国环境文化节创立于2004年,由中宣部、全国人大环境资源委员会、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共青团中央和国家环保总局联合主办,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特别支持,促进会承办。
迄今为止,“中国环境文化节”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文化节期间开展了“环保书法美术摄影大赛”、“环保主题雕塑展”等一系列活动,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宣传环境文化。
环保志愿者培训
加强对大学生环保社团和民间环保组织的培训,推动其主动配合政府环保工作,是促进会的工作重点之一。自成立以来,促进会共斥资百万,举办了十二期全国大学生环保社团(志愿者)培训营,为全国200多所高校的环保社团免费培训骨干三千多名,受到了大学生环保志愿者的一致好评。
“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调查
由国家环保总局指导,促进会编制的“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是我国首个环保指数,每年公布一次。
首个“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于2005年12月正式公布。2006年的“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指标体系,采取了更为科学地调查访问和数据处理方法,使得指数更为系统化、科学化。
大型环保公益活动
2003年以来,促进会先后发起了“绿色中国筑长城”、“绿色中国迎奥运”以及“绿色中国——环保公益日”等一系列大型环保公益活动,吸引了上百万群众的积极参与。 2007年3月举办的“呼唤环保公益日”活动,大力倡导“新公益”精神,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国家环境友好工程”评选
“国家环境友好工程”是我国建设项目领域的最高环境保护奖项,该评选由国家环保总局主办,促进会承办。 首届“国家环境友好工程”颁奖仪式于2006年6月9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西气东输管道工程等10个建设工程项目获此殊荣。
环保宣传
促进会紧跟“绿色奥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时代主题,策划并主办了一系列宣传活动,先后举办了“环保主题服饰展” 、“三元杯中国公民环保创意大赛”、“全国环保知识大赛”等环保宣传活动,以多种方式推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
此外,促进会还策划了“歌唱绿色中国”等一系列大型文艺演出,推出了先锋戏剧《圆明园》等一系列文化艺术精品,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宣传环境文化。
媒体宣传
2003年10月以来,促进会对《绿叶》杂志进行了多次改版。2007年,《绿叶》杂志再次成功转型,成为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环境文化理论刊物。《绿叶》杂志网络版也于2007年正式开通。
同时,环境文化促进会与各大主流媒体与市场化媒体保持着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成为环保公益宣传的重要窗口。
对外交流
国际:自2003年以来,促进会高层领导多次与国际友人会晤、出席国际论坛,加强环保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国内: 促进会与自然之友、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等一大批国内环保组织开展了合作,共同举办了一系列大型环保公益活动。
此外,促进会长期与全国各大媒体和理论界人士保持友好合作关系,共同搭建环境文化宣传平台。 领导机构: 会长
潘岳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副局长
副会长
成龙 国际影星、成龙影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建功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张飙 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
赵忠祥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电视台播音指导
姜昆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党委书记
黄宏 全国政协委员、总政小品喜剧艺术团团长
郁钧剑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演艺中心主任
徐沛东 中国音乐家协会分党组书记
魏杰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蔡振华 国家体育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黄健中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国家一级导演
于越峰 中国环境报社原党委书记
秘 书 长 王磐璞
副秘书长 王中新 陈泽 组织机构:促进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是会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对会员代表大会负责。目前全会共有会员近六千人,理事609名,其中常务理事207名。在会员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理事会委托秘书处负责全会的日常工作。秘书处设会长、秘书长各一名,副会长12名。会长、副会长、秘书长由理事会选举产生,每届任期5年。秘书长为本会的法定代表人 机构设置:促进会下设环境文化理论、环境文学、环境艺术、环境摄影、环境报刊、环境美术书法等6个专业委员会;内设办公室、会员部、社会事业部、理论部、公共关系部和绿叶杂志社。 基本职能:广泛联系和团结全国文化、艺术界知名人士,发挥联系文化、艺术界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开展环境文化理论和生态文明理论的研究;编辑出版《绿叶》杂志;承担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环保系统在环境文化方面的评奖、展览展示、精神文明建设及其他社会公益活动;开展环境文化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归口联系各类文化社团,团结、影响、引导环保民间组织;受国家环保总局委托管理“中国环境大使”相关事宜;完成国家环保总局交办的其他行政事务。 荣誉: 2003年度国家环保总局先进集体; 2004年度国家环保总局先进集体;
2005年度国家环保总局先进集体;
2006年度国家环保总局先进集体;
2003-2005年度国家环保总局直属机关党委先进党支部;
“十五”全国环境宣传教育先进集体 宗旨:弘扬生态文明,传播环境文化。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坚持和宣传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积极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环境文化理论建设,促进环境文化交流与发展,树立现代生态平衡观并建立在此基础上的价值观、社会道德观,提高全民环境意识,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体系贡献力量 背景介绍: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是直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具有社会法人资格的跨地区、跨部门的全国性专业性社会文化团体。该会由社会各届的专家学者、文学家、艺术家、新闻工作者、企业家及社会知名人士等自愿加盟组成。
2003年7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党组决定将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升格为总局直属单位,并赋予其新的职责。
2003年10月25日,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会议选举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为新一届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会长,同时选举产生了11名副会长、新一届理事和常务理事,通过了新的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章程。自此,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领导机构还不错. 有点来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