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水 发表于 2008-6-28 10:28:39

引用第14楼湘元于2008-06-28 08:06发表的 :
不是很全啊,貌似都是工作人员以及前期布置的照片,现场的照片我再补充一帖。


这种东西每个社团手里的资料都不一样,所以想把大家都认为很不错的收集起来整合一下的。比如知识竞赛的照片,我是要求你们挑好的发到公共邮箱或者我的邮箱了。但是没人吊我~~~~SO,资料的收集也是很重要的,可以说是一种传承,既然做了,就应该留下记忆

湘元 发表于 2008-6-28 10:54:09

引用第15楼何水于2008-06-28 10:28发表的 :



这种东西每个社团手里的资料都不一样,所以想把大家都认为很不错的收集起来整合一下的。比如知识竞赛的照片,我是要求你们挑好的发到公共邮箱或者我的邮箱了。但是没人吊我~~~~SO,资料的收集也是很重要的,可以说是一种传承,既然做了,就应该留下记忆
是啊,资源的整合很重要,我现在的资料也搜集不起来,是我工作的失职。看来要采取点......希望以后这样的情况不会发生。

湘元 发表于 2008-6-28 10:58:54

引用第5楼何水于2008-06-28 10:25发表的 :



那个老虎是 04 级的人来扮的,谁让他以前是绿色吉林理事长来着~~
呵呵,可以想象一下,在摄氏27度左右的很重的人,再穿一身“老虎衣服”,会是什么样子,唉,真替他感到心疼啊!

fresh_fxc 发表于 2008-6-28 11:38:35

好吸引人的活动啊~~~

fresh_fxc 发表于 2008-6-28 11:43:10

补充:“东北虎文化”这理念很有包容力~~

kefodshen 发表于 2008-6-28 11:43:36

很有本土特色的活动

什么时候我们这里能有个“永远的白鳍豚”?

湘元 发表于 2008-6-28 12:20:51

引用第9楼kefodshen于2008-06-28 11:43发表的 :
很有本土特色的活动

什么时候我们这里能有个“永远的白鳍豚”?
期待着你们的活动能早日出炉。对于我们的本土的生物的保护我们至少要走在前列。白鳍豚只是在书上见过图片,实物还没有幸一见啊。希望后代的人也有这样的机会。

kefodshen 发表于 2008-6-28 12:28:54

引用第10楼湘元于2008-06-28 12:20发表的 :

期待着你们的活动能早日出炉。对于我们的本土的生物的保护我们至少要走在前列。白鳍豚只是在书上见过图片,实物还没有幸一见啊。希望后代的人也有这样的机会。

只怕要说:没机会了,很久都没人见过白鳍豚了,那些网上的消息又没经过证实

长江其实还有很多珍稀的水生物,像胭脂鱼等,但是知道的人似乎并不多,我在网上也很难找到相关资料

逝者已去,希望本地的高校能更多的关注一些本地的资源

而不是盲目的照搬一些活动

kefodshen 发表于 2008-6-28 12:32:19

2006年11月6日~12月13日,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日本、德国和瑞士等六国近40名科学家,对宜昌—上海长江中下游的干流1700公里江段进行了考察,未发现一头白暨豚。1997年到1999年农业部曾连续3年组织过对白暨豚进行大规模的监测行动,三年找到的白暨豚分别是13头、4头、4头。此次考察的结果则是0。

green_action 发表于 2008-6-28 15:03:25

引用第9楼kefodshen于2008-06-28 11:43发表的 :
很有本土特色的活动

什么时候我们这里能有个“永远的白鳍豚”?
对于本土特色的东西,应该发扬下啊。
只是白鳍豚虽为活化石,已很少见了。
东北虎要好好保护,再不能像白鳍豚那样了。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首届东北虎文化节活动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