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07-10-11 11:03:55

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紊乱学"研究者称,南半球某地的一只蝴蝶偶尔扇动一下翅膀所引起的微弱气流,几星期后可变成席卷北半球某地的一场龙卷风。他们将这种由一个极小起因,经过一定的时间,在其他因素的参与作用下,发展成极为巨大和复杂后果的现象称为"蝴蝶效应"。

  点评:善终者慎始,谨小者慎微。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owl 发表于 2007-10-11 12:40:03

鲶鱼效应

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市场上活沙丁鱼的价格要比死鱼高许多。所以渔民总是千方百计地想法让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可是虽然经过种种努力,绝大部分沙丁鱼还是在中途因窒息而死亡。但却有一条渔船总能让大部分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船长严格保守着秘密。直到船长去世,谜底才揭开。原来是船长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以鱼为主要食物的鲶鱼。鲶鱼进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便四处游动。沙丁鱼见了鲶鱼十分紧张,左冲右突,四处躲避,加速游动。这样一来,一条条沙丁鱼欢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原来鲶鱼进入鱼槽,使沙丁鱼感到威胁而紧张起来,加速游动,于是沙丁鱼便活着到了港口。这就是著名的“鲶鱼效应”。

当一个组织的工作达到较稳定的状态时,常常意味着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降低,“一团和气”的集体不一定是一个高效率的集体,这时候“鲶鱼效应”将起到很好的“医疗”作用。一个组织中,如果始终有一位“鲶鱼式”的人物,无疑会激活员工队伍,提高工作业绩。

雨吻花 发表于 2007-10-11 12:43:20

花花效应~~~

owl 发表于 2007-10-11 12:43:44

皮格马利翁效应

    远古时候,塞浦路斯王子皮格马利翁喜爱雕塑。一天,他成功塑造了一个美女的形象,爱不释手,每天以深情的眼光观赏不止。看着看着,美女竟活了。

1968年,两位美国心理学家来到一所小学,他们从一至六年级中各选3个班,在学生中进行了一次煞有介事的“发展测验”。然后,他们以赞美的口吻将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有关老师。8个月后,他们又来到这所学校进行复试,结果名单上的学生成绩有了显著进步,而且情感、性格更为开朗,求知欲望强,敢于发表意见,与教师关系也特别融洽。

实际上,这是心理学家进行的一次期望心理实验。他们提供的名单纯粹是随便抽取的。他们通过“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坚定教师对名单上学生的信心,虽然教师始终把这些名单藏在内心深处,但掩饰不住的热情仍然通过眼神、笑貌、音调滋润着这些学生的心田,实际上他们扮演了皮格马利翁的角色。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因此变得更加自信,奋发向上的激流在他们的血管中荡漾,于是他们在行动上就不知不觉地更加努力学习,结果就有了飞速的进步。这个令人赞叹不已的实验,后来被誉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或“期待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

于是,皮格马利翁效应也被总结为:“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寒石 发表于 2007-10-11 12:55:32

引用第3楼owl于2007-10-11 12:43发表的 :
皮格马利翁效应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听起来不怎么舒服,都是挺好道理的

被封印的左手 发表于 2007-10-11 15:38:28

引用第0楼野牦牛于2007-10-11 11:03发表的 蝴蝶效应 :

蝴蝶效应:\"紊乱学\"研究者称,南半球某地的一只蝴蝶偶尔扇动一下翅膀所引起的微弱气流,几星期后可变成席卷北半球某地的一场龙卷风。他们将这种由一个极小起因,经过一定的时间,在其他因素的参与作用下,发展成极为巨大和复杂后果的现象称为\"蝴蝶效应\"。

  点评:善终者慎始,谨小者慎微。

.......
我了解这个是丛理论物理上了解的……

华农高山 发表于 2007-10-11 18:45:50

真的假的?

绿缘小花 发表于 2007-10-11 21:50:34

确实挺有道理的,呵呵
获益

自然人 发表于 2007-10-12 12:17:43

效应还挺多。
什么时候出个济溪效应

小心失去 发表于 2007-10-12 23:54:15

哈哈~~~都是不错的故事,可以用在组织发展和人员发展中,既是很好的案例,也是很好的策略。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蝴蝶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