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环境保护宣传中的人性观
新学习了人性观的课程,结合我在大学期间参与社团活动的经历,有一些个人的想法。有句话人们经常挂在嘴边:在没有人看到的时候,才能真正体现一个人的素质。这句话讲的就是人的两面性。人是非常复杂的个体,在受社会观念等各种制约的社会体系中,和制约较少的个人环境中,大多会或多或少有相互矛盾的表现;我在大学生活的三年多时间里参与过很多环境保护方面的义务宣传活动,就发现不少参与者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行为,譬如一方面积极参与宣传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的活动,另一方面,在个人生活中为图方便并不拒绝一次性筷子等的使用。包括我自己在内,虽然在人多公开的场合大家会比较自觉,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就有些偷懒只图方便了。目前环境保护的社会宣传,不论是青年学生组织倡导的“从我做起”,还是政府部门的相关工作,都是号召人们自觉改变生活习惯,这在当前的社会生活状态下是很难达到较好效果的,人们现今关注的多是赚钱、房子、股票、升学、消费等等社会活动,人们在过去二十多年里迅速改变的社会生活内容,使普通民众人性中攀比、享受、私己的一面得到放大,无法在环境保护这一新的社会责任层面上达成像传统社会道德观念那样的共识,在此情况下指望民众的自觉改变几乎是不现实的。那应该如何让环境保护观念切实融入人们的生活呢?
有一个例子很值得政府部门和环保组织思考:前几年美国一个州的青少年吸毒问题日益严重,州政府决定针对此问题进行大规模的社会宣传,让青少年了解吸毒的危害性;几轮宣传过后钱花了不少,效果却微乎其微,于是政府请社会学专家进行调查;专家研究后发现了几点问题:1,绝大多数青少年都清楚吸毒的危害;2,大部分青少年第一次吸毒都是群体行为;3,绝大多数青少年认为吸毒比较酷,自我感觉好。州政府这才发现宣传的角度错了,于是根据调查报告制定了一期新的宣传广告,主要内容是两个毒贩的对话,一个说:“现在生意越来越难做了。”另一个应答到:“是啊,我的客户大部分是年轻人,要不是他们我早没得赚了。”前面一个毒贩接着说:“我的客户也是;这些年轻人真傻,自以为很酷很成熟,不知道咱们赚的就是他们的钱!”这则广告巧妙的利用了青少年人性中自以为是、不愿受人指使的特点,播出后效果非常好。目前一些环保组织也已经开始转变宣传的思路,例如以往宣传一次性餐具都是讲会浪费大量宝贵的森林资源,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这些大家都了解的道理,实际上宣传效果甚微;新的思路则是拿出科学依据说明使用一次性餐具对人身体会带来哪些危害——制作过程极不卫生的一次性筷子会携带大量有毒物质,不可降解餐盒可能使人摄入蜡质致病等;这样一来以往只注重自己方便的民众人性中私己的一面被刺激,不得不重新看待这个以前“事不关己”的问题;另一方面环保组织积极提出新的代替方法,例如有大量可快速再生原材料的竹筷子,让民众可以自然接受。
其实在生活和工作中还有很多地方可以应用到人性观的理论知识,有待我们用科学的眼光去观察. 山民在济溪三周年之际放出力作,这篇可以投稿赚稿费的 支持,应该给精华
换个角度,考虑有效的信息传达很必要 这是替GF写的人性观论文,老师要求1000字以上,不能跟别人一样,就糊弄糊弄了。 糊弄的尚且如此,受教了,请前辈指教! 受教了 引用第1楼holywood于2007-10-25 00:58发表的 :
山民在济溪三周年之际放出力作,这篇可以投稿赚稿费的
holywood是否有意采用这篇稿子? 有意思~
学习之…… “这样一来以往只注重自己方便的民众人性中私己的一面被刺激,不得不重新看待这个以前“事不关己”的问题;另一方面环保组织积极提出新的代替方法,例如有大量可快速再生原材料的竹筷子,让民众可以自然接受。”
说的很对 受教了,佩服~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