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普氏野马已形成稳定野生种群
天山网讯 (记者 李晓玲 高帆报道) 经过六年的野放生活,曾经流离失所的普氏野马在它们的故乡——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普氏野马野生种群。记者近日在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采访时了解到,自2001年8月首次放野以来,已经有三批共55匹野马自由驰骋在“原生地”的戈壁荒漠上,野放野马的种群开始不断扩大,孕育在野外的第二代、第三代小马驹开始陆续诞生在野外。
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通过持续的跟踪发现:截至目前,完全野化生存的普氏野马已经繁殖了36匹小马驹,繁殖成活27匹,平均繁殖成活率达到70%。
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主任曹杰说,今年下半年放野的一个野马种群,目前已经远离了原来的野放点,深入到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西部,活动在离野放点120多公里的沟谷地带。
正在此间进行野马国际联合科考的动物学家、地理学家和生态学家们通过最新的卫星遥感地图寻找到了野放野马的活动轨迹。
为野马佩戴的GPS项圈,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掌握野放野马的行踪。野马中心工作人员曾试图根据GPS定位的野马项圈接近野放野马,可野马在距离曾经的“保护者”和“繁育者”数百米外,就如闪电般地飞奔离去。
欧洲区普氏野马繁殖计划负责人、德国科隆动物园园长孜莫曼女士告诉记者,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野马野生种群。野马已经逐渐远离了保护者的影响,开始了自由地生活。
学名为“普尔热瓦尔斯基马”的新疆野马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目前地球上唯一存活的野生马。
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是全国第三大、新疆第二大自然保护区,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东部,保护区面积14800平方公里,以保护荒漠半荒漠区动植物为主。
稿源: 新疆日报 http://www.gsean.org/forum/read.php?tid-17065-keyword-%D2%B0%C2%ED.html
好消息啊---希望越来越好!
这里有图片大家去看看, 不过是不好的消息........ 撞死普氏野马的司机可能面临约81万元巨额赔款
撞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新疆普氏野马的司机可能面临约81万元巨额赔款,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据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主任曹杰介绍,目前国际上一匹普氏野马的保险定价为25万美元。按照我国现行规定,国家一级保护陆生野生动物的价值标准,应按照该种动物资源保护管理费的12.5倍执行,而每匹普氏野马的资源保护管理费为6.5万元人民币,即每匹普氏野马的价值在81万元人民币左右。
(责任编辑:扎西) 普氏野马,世界所有马种的“祖宗”,原产于中国西部甘肃、新疆、内蒙古,由于过量捕杀和环境恶化,上世纪60年代于中国境内灭绝。尚存于世的普氏野马仅在英国存在,为上世纪50年代英国探险家从甘肃捕捉,当时捉走50匹,由于运输原因,最后仅剩28匹。80年代,中国政府从英国引进普氏野马6匹,自行繁殖,希望重新让“马祖宗”在老家兴旺起来。
20多年过去了,全世界的普氏野马数量已经增加到了近1000余匹,但高兴之余,人们开始发现,或许普氏野马再也找不到自己的老家了。
普氏野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型有蹄类,体长220至280厘米,肩高120厘米以上,体重200多千克。头部长大,颈粗,其耳比驴耳短,蹄宽圆。整体外形像马,但额部无长毛,颈鬃短而直立。夏毛浅棕色,两侧及四肢内侧色淡,腹部乳黄色;冬毛略长而粗,色变浅,两颊有赤褐色长毛。一般栖息于缓坡上的山地草原、荒漠及水草条件略好的沙漠、戈壁。
普氏野马掏空养马人钱包
“再也养不起了。”听到记者的电话,甘肃省安西县普氏野马驯养场饲养员石崇凯一连说了好几遍。甘肃省安西县一直把普氏野马当作自己的光荣,因为除了当年唐玄奘从此出发向西天取经外,这里是普氏野马的原始发源地。
从1997年建立以来,安西普氏野马饲养中心目前养有16匹野马,全是自行繁殖,“除了建场时,国家拨款208万元外,每年国家还要拨款5万元作为饲养资金,但也刚够这16匹马的花销和员工的工资,也就是说,只要再多一匹马,我们就要出现赤字了。”
人工喂养普氏野马是一笔大开销。每天,普氏野马需要专门从英国进口的精饲料,以补充干草所缺乏的养分,而这些野马由于不服管教,经常要碰破皮肤,不及时处理的话,三天就会没命,高效消炎药就成了必不可少的日常花费,300元一支,没有3支就不会见效。
平时的运输也是问题,野马不会安心地让人摆布,只能先用麻药麻醉,然后用专车运输,这些花费通常是惊人的。
“8年了,饲养场工作人员没有添置过一样生活设施,有一点钱,就全给这些马用掉了。”石崇凯告诉记者。
普氏野马无家可归
目前中国的普氏野马驯养场共有三个,分别位于甘肃武威、安西和新疆的乌鲁木齐。据石崇凯讲,之所以选择这三个地方,是因为这些地方在上世纪都曾有普氏野马生活过,因此环境应该适合普氏野马,但饲养规模上来后,问题马上就来了。
新疆乌鲁木齐饲养场已经发展到了200多匹,是所有饲养场中繁殖速度最快的,也是问题最大的,而这个问题直到最近他们才发现。
原来他们的想法是,先人工繁殖,接着进行野化训练,最后放归自然,可是一放就出了问题,野马到了草原上,被牧民的狗追得到处跑,仅有的一点草原,牧民的家马都不够吃,哪还有普氏野马的份。最后,不少野马都“投了诚”,跑到牧民家里去了,于是一夜醒来,牧民们惊喜地发现自己的马群数量变得无比强大。
放归失败,饲养场就只好重新把马带回来养,但资金马上就出现了问题,200多匹“马祖宗”让饲养场的积蓄一干二净,于是出了到广州香港“卖马”的下策。
在武威,仅有的草原更不够野马使用,只好不放养,结果繁殖到50匹就力不从心,在安西,现有的16匹野马还可以坚持,但到现在,一匹都不敢再多养。
“马祖宗”不再受欢迎?
说及原因,石崇凯认为,除了环境因素外,这些比大熊猫还珍贵的动物不受欢迎的原因是不讨人喜欢,“你看大熊猫,憨态可掬,性情还很温顺,而野马就不行了,人稍微靠近一点,马上就跑开,如果强行靠近,还会嘶叫和踢人。”
石崇凯去卧龙大熊猫保护区学习过,但马上就回来了,因为他实在感觉没有什么可以值得学习的,“那大熊猫在那边放着,游人来了就惊叫着跑过去,又是摸又是抱的,捐款认养的人都排成了队,可是你看我们普氏野马,饲养场气候条件非常恶劣,不用说游人了,连当地的牧民都很少过来。”
另外,没有普氏野马这个标尺,人们根本不知道原来草原被占用的这么厉害,“想想看,普氏野马原来是这个草原真正的主宰,但现在,连生存的地方都找不到了,如果非要等到草原变成沙漠时再承认草原破坏的厉害,那么就一切都晚了,现在普氏野马就是一个证明。”
“目前,普氏野马在全世界的数量也只有1000多匹,多半还在国外,国内不超过300匹,根据种群原则推断,10年内,普氏野马将在地球灭绝。”石崇凯告诉记者。
相关新闻
1号普氏野马新疆病亡
由德国到新疆吉木萨尔县,6匹普氏野马种公马穿越上万公里的路程来到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然而,1号马还没来得及在这里组建“家庭”便永远离开了。
9月7日,6匹德国科隆动物园无偿捐赠给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的野马抵达乌鲁木齐。当日,这6匹野马被安置在野马中心的“引入野马种公马临时隔离检疫检验场”,进行45天的隔离检疫。
抵达野马中心的第二天1号马就病了,不吃不喝。野马中心主任曹杰、自治区检验检疫局刘处长陪着德方专家贝莱一起研究野马的病情,当时大家意见一致:1号马是因为水土不服而出现消化不良和肠功能紊乱。经过输液,9月11日,1号马的病情已趋于好转并开始进食。
可就在大家为此松了一口气的时候,1号马毫无征兆地病了。10月18日12时30分左右,1号马离开了这个世界。当天,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单文鲁教授和曹洪明副教授紧急赶到现场诊断,认定其死因是腹膜炎引起的败血症所致,自治区检验检疫局认为这类病不属于传染类疾病,不会影响其它5匹野马的健康。
曹洪明副教授说,这类疾病在普氏野马中相当少见,究竟是何原因导致1号马得了腹膜炎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诊断。
据了解,另外5匹野马种公马已通过为期45天的法定隔离检疫期,正式成为野马大家族成员。10月22日,自治区检验检疫局向野马中心出具了入境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普氏野马算是比较幸运的
和白鳍豚比起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