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07-11-18 16:53:25

杜森:中国应注重培养健康、绿色的汽车文化

http://env.people.com.cn/mediafile/200711/16/F200711161423046410298602.jpg
标致雪铁龙中国区总裁杜森赵永新
2007年11月16日14:21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轿车正进入越来越多的家庭,特别是城市的家庭。发展迅猛的城市轿车在给人们带来舒适、便捷的同时,也引发了预想不到的后果,最明显的就是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和安全事故。因此,培育健康的汽车文化的重要性就日益显现出来。

  由于历史文化传统、资源禀赋不同,每个国家的汽车文化也不尽相同。就拿美国和欧洲各国来说,其差异性就相当明显。在美国,汽车就像是这个国家的“国王”,地位显赫、唯我独尊;在各种交通工具中,汽车是美国民众的首选,而且崇尚车型大、马力大、排量大、速度快、外观豪华。可以说美国的汽车文化是一种奢华型的。在欧洲就不同:虽然多数家庭都拥有轿车,但汽车的地位并不像在美国那样唯我独尊,许多人在上下班时选择公共交通和骑自行车——这并不是单纯因为政府的号召,而是民众的自觉选择;在车型选择上,欧洲人更青睐节能、环保、性能好的小型车、柴油车。

  中国的国情与美国、欧洲有很大的不同:城市的规模偏大、人口密集,而且人均石油资源量不高。并且,随着经济的继续高速发展,今后城市中买车的人会越来越多。在我个人看来,中国的汽车文化应该立足国情,少一些美国味儿,多一些欧洲色彩,更加注重中国特色。

  首先,应该淡化汽车的“地位”象征意识,回归它的“代步工具”

  本位。不可否认,汽车与个人收入密切关联,但它首先是为适应交通需求而诞生的。因此,政府应根据所在城市的实际情况,以创造便捷、畅通的交通网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汽车、公共交通和自行车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做出理性的安排。作为市民,也要根据实际需要和经济收入,选择合理的出行方式,而不是把“开汽车”作为第一追求。

  其次,根据中国的资源状况和环境状况,鼓励发展节能、环保的小型汽车。当然,性能、安全是必须要考虑的。可以预见的是,中国的汽车只会越来越多,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与此同时,石油、钢材、土地等资源只会越用越少。节能不仅是为了应对石油紧缺、价格上涨,也是环保的需要——石油使用的少了,排放的污染物自然就会随之降低。减少污染物排放,既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保障市民健康,也是为减少全球的温室气体做贡献。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杜森:中国应注重培养健康、绿色的汽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