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些杨德银式的“环保硬骨”
11月17日多家媒体报道,经济欠发达的江都市吴桥镇,把“世界500强”之一的美国某公司2亿元的投资拒之门外。镇党委书记杨德银说,为了沿江生态,这种放弃值得。不管投资者来头有多大、投资额有多高,过不了环保关,照样请“打道回府”。自今年以来,吴桥镇先后否决了13个投资额在2000万元以上、总投资达5亿多元的项目。
拱手将2亿元投资拒之门外,这可不是儿戏。意味着当地的招商引资任务完成得不够优秀,意味着经济政绩受到减少。可这位镇党委书记还是不折不扣的拒绝了。这不是什么冲动,而是为政者在招商引资、黑色利润和倒退式发展的坦荡自如,一身清醒和硬骨,值得效仿。
政府为社会提供物质效益的同时,还应追求循环经济、节约型和清洁型经济。可在无限膨胀的“GDP崇拜”中,有些地方政府的经济思路已扭曲了,有太多的“环保软骨”。“招商才是硬道理”,能扩大投资规模就是真发展,能引来投资商就是真政绩。正常引资被无限膨胀,招商引资者应该具备的人格尊严和平等经济主体屡屡受到侵犯,成为“经济哈巴狗”:“说尽好话”、卑躬屈膝、低媚下眼、低三下四,效果不佳。投资者以此为软肋提出降低环保成本、投资高污染项目等,大张旗鼓制造“污染型经济”。
有些地方领导坚持“污染有理论”:提升环保质量会增加经济成本,影响投资环境,影响投资者到当地投资的积极性。企业环保成本提高会降低经济效益和出口竞争力等。政府站到了荒唐边缘,只考虑投资和政绩,而对环保不予重视。江苏省副省长吴瑞林在基层调研时,追问企业主为何不给职工涨工资,一旁的地方领导帮腔道“工资标准高了怕影响投资环境,把好不容易招来的投资者给吓跑了!”环境成为经济的附属品,这种不良思路必须纠正。
国家早就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将环保事业放在和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刚刚结束的17大,更是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概念,将环境保护、拒绝污染提升到了社会道德层面、文化层面,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变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和谐共生,将社会效应、环保效应提升到了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首位。
在这种局势下,这位镇党委书记抛开“GDP崇拜”,扔掉“经济至尊”的观念,让经济为环保让路,用自尊自爱、真诚负责的姿态让“环保污染”“打开大门,请君自便”,这是对“环保麻痹”的必要清醒,是对“环保是经济发展的附属品”的纠正,更对那些用环境污染、尊严牺牲、卑躬屈膝的“经济奴才”的当头棒喝。在发展经济、环保需要之间,政府应具有“谁污染谁靠边”的大丈夫气概,具有“宁可不发展经济,也不能牺牲环境”的经济自尊,具有坦荡正直、不亢不卑、大气凛然的决策智慧和环保风度。事实证明,当更多政府坚守了这种环保底线,而不是对“畸形经济”低三下四、“求爷爷告奶奶”,环保事业就能得到较大改观。
杨德银式的“环保硬骨”多一些,环保效应和生态文明就值得期待!
朋友的弟弟从日本买了一件衣服,商标日文,却赫然写着made in china,笑言,这一出口转内销,可赚大了!中国可是最大的制造业生产基地啊!.......只是是一件衣服贵,还是那个CPU呢?极力把污染严重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美齐名曰投资! 筷子也是一样的,日本从中国进口原木,然后加工成筷子再卖回中国……
LZ发帖注意把帖子都一起发了,不要把一句话也单立出来成帖,请好好学习版规 LZ发帖注意把帖子都一起发了,不要把一句话也单立出来成帖,请好好学习版规
新手上路,没有详细了解,下次注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