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福布斯慈善榜的出台引起了人们对慈善事业的关注,社会需要更多的企业和个人投身于慈善事业。但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一项统计表明,目前在我国工商行政部门注册的1000万家企业中,仅有10万家曾经为慈善事业捐过款物,另外99%的企业则从未有过慈善捐助记录。 中华慈善总会会长范宝俊表示,7慈善事业是继工资、社会福利和保障之后的“第三次社会大分配”,占据社会财富较多的企业和个人通过捐赠惠及需要帮助的人,以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平衡发展。据悉,在贫富差距严重的美国,富裕阶层每年通过各类基金会做出的慈善公益捐助达到了6700多亿美元,供第三次分配的财富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9%;而目前我国全部100多家慈善公益组织所掌握的资金只有50亿元左右,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5%。由于善款不足,需要帮助的人最终只有少数能得到帮助。
绝大多数企业未能为慈善事业慷慨解囊,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我国慈善事业仅有11年历史,全国的慈善机构也只有区区100多家,只及美国的万分之一,瑞士的百分之一;二是我国对慈善事业的扶持力度还不够,慈善捐款只能在年应纳税额3%以内享受免税优惠,这意味着一位身家1亿元的富豪,慈善捐款如果超过300万元,还得为超出部分支付33%的个人所得税。
清华大学非政府组织研究所的邓国胜教授认为,可从两方面入手提升慈善事业的吸引力。一是效仿欧美等国开征遗产税,对慈善捐助则减免此税;二是大力发展民间慈善组织,使之享有与政府主管的慈善组织一样的权力,减少运营成本。(记者王刘芳) 俗话语,“人之初,性本善。”
如今看来,是“习相近,性相远”了?
我觉得慈善事业历史不是主要原因,关键是真的有那份心(可能更多的原因是企业的不大景气吧)——太惊讶了,如此国度,却如此出人意料…… 这是中国民间企业在完成初期的资本积累的一种现象,前一段自然之友总干事薛野在和郑州地区的会员交流的时候谈到了这个问题,他说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让更多的人学会了如何赚钱,目前我们应该引导我们的富人们去学会如何花钱。 作为民间的公益组织的一分子,我觉得我们不能 靠我们自己的一些行为去做一些事情,还需要引导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尤其是那些掌握着社会财富的人,因为早很多的公益活动中,最缺乏的不是人,而是运作的资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