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07-11-29 01:08:55

多方合力,促民间组织更有为

发布: 2007-11-28 11:56 | 作者: 吴飞 | 来源: 新闻晨报
近日,“新时期中国民间组织能力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国家民间组织管理局副局长李勇提到一组数据:近年来,中国每年在民政部门登记的新增民间组织约4万个,但与此同时,每年也有2万个左右民间组织注销。这组数据反映了中国民间组织的规模正在日益扩大,同时也暴露了一大部分的民间组织生命力相对孱弱。

  十七大报告中提到:“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这意味着,在确保政府在公共服务中承担主体责任的同时,民间组织也被鼓励在其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事实上,民间组织已经开始进入角色。比如目前较为活跃的民间环保组织,其倡导的一系列“26度空调节能行动”、“节能20%公民行动”等,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一位民间环保组织人士说:“环保民间组织通过监督、调解、诉讼以及提供资金援助等方式,化解环境污染引发的社会矛盾,维护污染受害者正当的环境权益。”这样的运作模式和行为诉求,应为大多数民间组织所共通。

  然而,目前中国民间组织的生存现状仍难言乐观。一方面,资源缺乏、能力不足、专业化程度偏低等问题普遍存在,大量民间组织仅仅靠个人的兴趣或者理想生存;另一方面,民间组织登记、管理等制度也并不健全,部分主管单位并不关注民间组织的能力建设,而一味注重民间组织的可控性与风险责任最小化。

  要改变这样的生存现状,从民间组织自身而言,应加强能力建设,明确自身定位。民间组织不是“兴趣小组”,以目前数量较多的车友会为例,成立这样一个组织并非单纯依据众人的驾驶兴趣聚拢而来,而应达到解决社会矛盾、维护驾驶员正当权益的目的。车友会之间的定位差异或许就导致了是倡导“每月少开一天车”还是 “马6围堵悍马”的行为差异。

  其次,在资源方面,民间组织可以进行同类型组织之间的资源整合。在上月举行的民间环保组织年会上,一些组织的负责人表示,自己有很好的项目,可是因为没钱启动不起来,或继续不下去。但阿拉善SEE协会等大型环保民间组织代表却感慨说,因为找不到合适的项目,协会有钱花不出去。民间组织也需要进行专业化的经营———不以赢利为目的,而是应根据自己的诉求,明确服务的人群,联手同类组织,从而最大程度地接洽到可用于自身进行服务功能行为的资源。

  而作为行政主管单位,或许也可转变目前对民间组织的管理模式。比如,可以考虑给予更多的民间组织单独的法人资格或公益法人资格;在政府许可的范围内和有序的管理体制下,为民间组织提供在公共服务领域更大的活动空间。如此,则不仅符合公众日益增长的权益需求,也有利于在一些公共事务中,国家、市场和社会三者之间的进一步协调。

holywood 发表于 2007-11-29 17:05:44

这是评论还是新闻?
我也去了,没有写出什么来啊
学习

乌兰山水 发表于 2007-11-29 17:08:08

感觉现在这样的活动是不是很多?

卡哇依 发表于 2007-11-30 02:03:44

泛滥成灾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多方合力,促民间组织更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