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厘岛会议在即 中欧携手应对气候变化
巴厘岛会议在即 中欧携手应对气候变化距离联合国气候变化巴厘岛会议仅剩6日之时,欧洲投资银行(EIB)在昨日举行的“第10届中欧峰会”上签署对华提供5亿欧元贷款协议,用以支持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而这背后,是对“后京都议定书协议”寄予厚望的欧盟试图和中方在气候变化议题上达成共识。
巴厘岛会议前的欧盟“焦虑症”
欧盟对达成“后京都议定书”之心日渐急迫。“由于2012年《京都议定书》首期协定期满,在12月3日~14日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各国必须达成,立即开始一个全面和充满雄心的全球气候变化协议谈判的共识。”欧盟方面于27日表示,“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近期对当下以及未来气候变化作出了警告性评估后,这就是欧盟成员国现在的核心目标。”
“会议还必须将把在2009年底时此谈判的最终期限确定下来。”27日,欧盟环境委员斯塔夫罗思·迪马斯(Stavros Dimas)在布鲁塞尔表示,“未来此协议的目标必须为将全球变暖限制为不高于前工业时代温度2oC的水平。”
欧盟认为,“后京都议定书”协议应该有八个关键“支持性板块”。欧盟提出到2050年时,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下降到1990年时期的50%。
对于发达国家,欧盟提议到2050年,将气体排放量降低到1990年的60%~80%。其中欧盟将到2020年将其排放量最少减少20%。欧盟委员会将会完成此目标并在2008年1月提出一系列法案。而对于其他国家,“特别是快速增长的经济体”,欧盟期待公平与有效的贡献。
在峰会前夕,欧洲委员会主席巴罗佐表示:“中欧共同面对向气候变化的世界性挑战。”而在日前法国总统萨科齐访华之时,中欧在环境和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合作氛围就开始进入佳境,中欧峰会则进一步推向高潮,欧盟期待中国在环境方面的更多合作。
此前,萨科齐来华时与中国签署《中法两国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其中主要内容与欧盟对华的提议颇为相合,萨科齐还在演讲中期待中国在环保方面担负更多的责任。
据新华社报道,昨日温家宝总理在“第四届中欧工商峰会”上表示,预计未来5年,中国用于节能环保的投资将达3000亿美元,占世界市场30%。
据统计,从工业革命到上世纪50年代,发达国家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球总量的95%。萨科齐也认为,富国应为气候变化承担更多责任。
中欧合作新领域:气候变化
在昨日的第10届中欧峰会上,欧洲投资银行行长菲利浦·梅斯塔特(Philippe Maystadt)和中国财政部部长谢旭人签署了中国气候变化框架贷款(CCCFL)。
欧洲投资银行(EIB)对华提供5亿欧元的贷款以支持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特别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的各项工作。欧洲投资银行的贷款是欧中双方自2005年开始的应对气候变化伙伴关系的扩展。
“中国是欧盟全球气候政策中的重要伙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有效执行对限制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至关重要。因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耗国之一,”Maystadt表示,“此次贷款业务是欧洲投资银行对欧盟有关环境变化政策,以及欧盟对中国合作政策的支持与贡献的切实例证。”
欧洲投资银行对中国环境变化框架贷款是一项规模巨大且投资多样化的投资项目,专门为支持能源和工业行业减少温室气体和其他污染排放而设计。
国家发改委与财政部将审核并确定需要欧洲投资银行支持的项目。实施期间,优先权将被给予具有以下特征的项目:能够显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有潜力产生清洁发展机制的碳信用额;能够与其他国际/双边金融机构建立融资合作。
“欧委会希望同中国结成更好的合作关系,”巴罗佐表示,“我们还将在北京设立中国欧盟清洁机制发展中心促进这方面的工作。”
葡萄牙总理索克拉特斯在同日举行的“第四届中欧工商峰会”上表示:“欧盟最近出台的欧盟能源技术规划,这给予中欧独一无二的合作机会。”
为了加强欧盟在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供给安全上的行动,2007年6月,欧洲投资银行行长批准了30亿欧元的能源可持续性与供给安全款项,此次对华贷款就是该款项下由欧洲投资银行提供的第一笔贷款。
从1993年开始,欧洲投资银行在亚洲和拉美实行了4项连续性的贷款授权在目前2007~2013年的授权下(ALA IV),欧洲投资银行被批准发放总额为38亿欧元的贷款:其中,28亿欧元用于拉美地区,10亿欧元用于亚洲地区。欧洲投资银行还可以在这项授权以外为欧盟政策提供财政支持,例如为中国气候变化框架贷款项目提供的5亿欧元贷款和2005年北京国际机场的5亿欧元贷款。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07-11-29 热闹~~ carbon trade…… 呵呵,大力的支持我们中国的发展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