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14项公益型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立项
本站12月5日讯 在水利部近日下达的2007年度公益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预算中,黄委作为第一责任单位,共承担了2007年度国家公益型行业科研专项14项。这标志着黄委继“十一五”国家支撑计划黄河健康修复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之后,在科研项目管理工作方面又取得了重大突破。本次立项的黄委2007年度公益性行业项目,涉及利用降低潼关高程、干流生态调度、宁蒙河段淤积及其治理、黄河下游堤防安全、河口数学模型、水库异重流、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中常洪水调控、水库泥沙处理等方面的研究。项目实施期为2007-2009年。
据黄委国科局负责人介绍,2006年,中央财政设立了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主要用于支持公益性科研任务较重的国务院所属行业主管部门,围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开展本行业应急性、培育性、基础性科研工作。水利部作为该专项的十个试点之一,2007年首次面向流域机构组织公开申报。接到通知后,黄委根据《规划纲要》提出的“重大江河综合治理开发的关键技术”等重点内容,紧密围绕治黄中心工作及重大科技问题,结合实际需求,在应用基础研究、重大公益性技术前期预研、实用技术研究开发、重要技术标准研究以及计量检验检测技术研究等方面选题,积极组织项目申报和比选,高效、高质量完成了申报工作,并加强了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协调的力度。经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咨询委员会初审,以及科技部和财政部的审核,最终有14个项目获得立项。
《中国水利网站》 2007年12月5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