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保护动物(鸟类)一览
藏马鸡国家二级保护动http://env.people.com.cn/mediafile/200507/20/F2005072016241400000.jpg
别 名 白马鸡
学 名 Crossoptilon crossoptilon
英文名 white-eared pheasant
雉 科 Phasianidae
分 布 四川、青海、西藏、云南等地留鸟
大型鸡类。全长96厘米左右。体羽主要为白色。头顶具短曲黑色绒状羽;耳羽白色,呈短角状;面部裸露,鲜红色。飞羽灰褐色。尾羽特长,基部灰白,向后转为紫铜色,末端呈深蓝色,均具金属光泽。嘴粉红色。脚鲜红色,雄鸟有距。
栖息于海拔3000~4000米的针阔混交林及高山灌丛中,常集群活动。以蕨类、草叶、草根、云杉球花、青稞种子等为食。5~6月上旬繁殖,筑巢于林中枯朽倒木下面,用枯枝、苔藓、枯草等铺成,内垫残羽。每窝产卵6~9枚,土黄色或青灰色,纯色无斑。孵卵期至少22天。
来源:人民网
蓝翅八色鸫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http://env.people.com.cn/mediafile/200507/11/F2005071116505100000.jpg
学 名 Pitta nympha
英文名 blue-winged pitta
八色鸫科 Pittidae
分 布 华东、中南及辽宁、河北、云南
全长17~20厘米,体重48~70克。头顶栗红色,冠纹、头侧及后颈黑色,眉纹淡茶色。背部油绿发亮,翅、腰粉蓝色,下体茶色,腹中至尾下猩红色。嘴黑色,脚淡黄褐色。
蓝翅八色鸫栖息于森林中,多在林下阴湿处活动,是该科鸟类中分布最广的一种。在我国属夏候鸟,秋末经沿海一带迁飞至南部热带越冬。
(人民网资料)
长尾阔嘴鸟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http://env.people.com.cn/mediafile/200507/11/F2005071116483700000.jpg
学 名Psarisomus dalhousiae
英文名long-tailed broadbill
阔嘴鸟科 Eurylaimidae
分 布 贵州、云南、广西
大型雀类。全长26厘米左右。上体草绿色。头黑色,头顶中央有翠蓝色块斑;后枕两侧各有一鲜黄斑;前额基线至眼先、喉部及颈侧黄色;嘴型宽扁,蓝绿色。飞羽黑褐色,有翠蓝色翼斑。尾以翠蓝为主。下体淡绿色。脚橄榄绿色。
栖息于海拔880~1 500米的常绿阔叶林中。集群活动。主要以昆虫、果实为食。筑巢于溪边的灌丛和矮树上,用山茅草、藤蔓编织成梨状巢,系于枝条上,单个垂吊于水面。每窝产卵4—5枚,白色,无斑点。
双角犀鸟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http://env.people.com.cn/mediafile/200507/08/F2005070817422100000.jpg
学 名 Buceros bicornis
英文名 great pied hornbill
犀鸟科 Bucerotidae
分 布 云南南部
全长约120厘米。体羽主要为黑白两色。喙和盔突巨大呈蜡黄色,顶部双隆起形似双角;周围羽毛向两侧扩展至眼后,与颏、喉连成一圈黑色;头的余部及颈白而沾黄。上体及胸皆黑色。翅黑色,飞羽基部和先端白色。尾白色具宽阔的黑色带纹。腹至尾下覆羽白色。
栖息于常绿阔叶林中,常5、6只至数十只结群活动。主要吃各种野果,也食蛇、蜥蜴、大型昆虫、鼠类和谷物。繁殖习性似冠斑犀鸟。
冠斑犀鸟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http://env.people.com.cn/mediafile/200507/08/F2005070817401600000.jpg
别 名 斑犀鸟
学 名 Anthracoceros coronatus
英文名 malabar pied hornbill
犀鸟科 Bucerotidae
分 布 云南西邮、南部,广西西南部
全长75厘米左右。上体黑色,除后颈和腰外,均有金属绿色光泽。枕羽延长成冠状;喉两侧有淡黄色斑。两翅和尾的金属光泽更为耀眼,翅缘和飞羽先端白色。尾羽具宽阔的白色先端。上胸黑色,下体余部纯白。嘴象牙黄色,上具盔突。脚铅黑色。
栖息于树林的巨木间。常集群生活。以野生植物肉质果实和昆虫等为食。3月开始繁殖,筑巢于巨树的洞中。每窝产卵2—3枚,白色,表面粗糙多孔。雌鸟伏居在树洞里孵卵育雏,进入树洞后,即将自己的排泄物混着种子、腐木等堆在洞口,雄鸟也在外面用湿土、果实残渣等将树洞封闭,仅留一裂缝,雌鸟可伸出嘴尖于洞外,接受雄鸟的喂食,到雏鸟快要飞出时,才啄破洞口而出。
(人民网资料)
棕颈犀鸟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http://env.people.com.cn/mediafile/200507/08/F2005070817382000000.jpg
别 名 棕颈无盔犀鸟
学 名 Aceros nipalensis
英文名 rufous-necked hornbill
犀鸟科 Bucerotidae
分 布 云南南部、西藏东南部
全长约120厘米。雄鸟头、颈、胸部羽毛棕色;眼周淡蓝色;喉部皮肤亮腥红色。背、翅黑色,具绿色光泽,初级飞羽先端白色。尾羽基部黑色具绿光泽,下半部为白色。腹部、两胁及肛周为棕红色。嘴蜡黄色长而大,上嘴有宽黑斑纹。脚为带棕或绿的黑色。雌鸟两翅和尾羽带有白色,羽衣除头和羽冠外均为黑色而具绿色光泽。
栖息于热带、亚热带山地森林中,在树洞内营巢。常成对或10多只集结成小群活动。主要以榕树果等肉质野果为食。
蓝耳翠鸟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http://env.people.com.cn/mediafile/200507/07/F2005070717073100000.jpg
学 名 Alcedo meninting
英文名 blue-eared kingfisher
翠鸟科 ALcedinidae
分 布 云南
小型攀禽。全长约15厘米。头顶和颈黑色,具蓝紫色横斑;耳羽紫蓝色;喉部淡棕色;颈侧各有一黄白色斑点。上背暗蓝色,背中部、腰至尾上覆羽辉蓝色。翅上覆羽暗蓝色,有钴蓝色斑点。尾羽暗蓝色。下体栗色。嘴黑色,基部肉红色。脚红色。
栖息于林间溪旁树上。以鱼、虾、软体动物、水生昆虫为食。
长耳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http://env.people.com.cn/mediafile/200507/07/F2005070717053300000.jpg
别 名 长耳猫头鹰、夜猫子
学 名 Asio otus
英文名 long-eared owl
鸱鴞科 Strigidae
分 布 新疆、青海、内蒙古及东北夏候鸟,河北、山东、甘肃及长江以南冬候鸟
中型猛禽。全长38厘米左右。体羽棕黄色,上体密布黑褐色粗羽干纹和虫蠹状细斑。面盘中部白而缀黑,侧部棕黄;耳羽黑褐色,长约5厘米,飞羽黑褐或灰褐,尾羽基部棕褐色,胸、上腹及两胁杂以黑褐色羽干纹。嘴铅褐色,先端黑色。爪黑色。
栖息于山地森林或平原树林中。主要以鼠类和昆虫为食。3月中旬至5月繁殖,筑巢于沼泽地面、杂草沙丘上,有时也占用弃巢。每窝产卵4~5枚,多至8枚,纯白色。
长耳鸦在我国分布较广,在越冬地常集成大群活动,对于控制鼠害有积极作用,应大力保护。
长尾林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http://env.people.com.cn/mediafile/200507/06/F2005070613085500000.jpg
别 名 夜猫子
学 名 Strix uralensis
英文名 ural wood owl
鸱鴞科 Strigidae
分 布 东北及青海东南部、四川西部
中型猛禽。全长45~60厘米,重约500~ 700克。面盘显著,眼先为黑褐色,余部灰白。背部为褐色;尾羽为淡褐色,飞羽为深褐色,杂以灰褐横斑。腹部淡灰黄色,杂有褐色羽干纹。腿上有污灰色绒羽,并有浅褐色斑点。嘴黄色,爪褐色。雌雄羽色相似。
栖息于针阔混交林中。独居,夜间活动。食物以鼠类为主,也食小鸟、蛙和昆虫等。每年 5~6月份繁殖,在树洞营巢,雌雄成对活动。
褐林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http://env.people.com.cn/mediafile/200507/06/F2005070613063400000.jpg
学 名 Strix leptogrammica
英文名 brown wood owl
鸱鴞科 Strigidae
分 布 浙江以南至云南、海南、台湾等地留鸟
中型猛禽。全长约50厘米。上体棕褐色,上背中间杂以淡色细横斑。头顶纯褐色;面盘棕褐色;眼周黑褐色,眉纹近白色。飞羽褐色,杂以白色横斑;尾羽暗褐色,端缘白色。下体淡棕黄色,具褐色或淡褐色横纹。嘴角绿色,基部暗蓝色。爪紫灰褐色。
栖息于山地森林中。以鼠类、昆虫为食。筑巢于栎树等天然树洞中。
如果你可以找到更多的,一定要回帖哦! buhao 不好吗??没人来回复下
呵呵
不是咯!这里信息流量较大嘛,好东西总会被看见的!不错的分享啊。。。。 不错哦,有没有福建的? 有些鸟小时候见过``` 蛮好蛮好,今儿个找图片,就跑进来了,不过都不是常见的鸟,用起来不方便。赫赫 没有一种见过,关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