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志愿者在挣扎中前行
在“志愿者”三个字背后,既有光荣和梦想,又有辛酸和无奈。因为,做一名志愿者不仅意味着奉献和责任,有时还不得不面对质疑和冷漠,面对生存和发展的艰难抉择。有人可能不理解,做好事为何这么难?确实,想做好事还真不容易。面对“挤破大门”的就业形势,你敢放下紧张的学业,去西部支教吗?面对激烈的职场竞争,你敢放下手头的工作,去做志愿者吗?缺乏健全法律制度的保障,是我国志愿者事业发展的“短腿”。一位救助艾滋孤儿的“红丝带”志愿者,就因为“没有处理好工作和救助之间的关系”而被迫辞职。在很多单位,志愿者常常被扣上“不务正业”、“沽名钓誉”的帽子。生活是现实的,也是残酷的。要工作、要学业,还是去当志愿者,对于哪些热心志愿者事业的人来说,这是怎样的两难选择?!
资金短缺是志愿者活动的又一障碍。做志愿者、参加公益活动,有时要承担一些经济成本。对于很多青年学生来说,他们希望成为志愿者,为社会做贡献。可是,对于生活靠父母支撑的他们来说,参加活动需要承担的一些经济成本,冰封了青年学子的热情。178个贫困孩子的父亲——丛飞,曾多次陷入经济困境:在2003年非典期间,演出市场一度停顿,为了不让自己资助的孩子辍学,丛飞不得不向亲戚朋友借钱,有时甚至卖掉家里的一些东西……
然而,更让志愿者无奈的是,他们不仅要面对贫困的生活环境、简陋的生活条件,还要面对孤独、寂寞的熬煎,面对亲人的不理解和人们的冷嘲热讽。在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保护藏羚羊的志愿者不仅要和狂风暴雪做斗争,还要时时警惕盗猎者从背后打来的冷枪…… 是的。 志愿者需要社会的支持 志愿者也要有好的心理素质啊
志愿者需要最多的是心灵的需要! 心灵的碰击……
灵魂的升华…… 对志愿者的理解有点错误吧
我觉得志愿者应当是在自己能生活好的情况下,用余力帮助别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