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07-12-15 14:22:16

民间版“污染地图”力量有限

N曹林

4000多家企业因有损害空气质量的污点,被名为“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的民间组织收集在“中国空气污染地图”公益数据库,其中既有我国石油巨头在各地的分支机构,也有APP、巴斯夫、米其林等跨国公司在我国的分公司。公众只要点击地图就可查询到所在城市近年的空气质量状况和企业违法信息。(12月13日《中国青年报》)

  作为公民,我为这张“空气污染地图”感到高兴,它是老百姓为了环保而自觉进行的一场公益行动。但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在目前情况下,民间版“污染地图”的力量相当有限。

民间版“污染地图”为的是让公众更直观、全面地了解企业造污状况。可是,公众知情了又如何,能拿那些企业怎么样?造污企业整不整改,在于监管部门的执法力度和企业的道德自觉,公众除了呼吁与谴责,没有更好的办法。

  在法治健全国家,企业上了民间造污黑名单,环保部门会以此“纠缠”企业迫使其整改的。而在我国许多地方,环保部门反其道而行之———地图制作者不无遗憾地说,该地图一公布,好一些环保局负责人就上门说情,请求将当地某家企业抹掉,称那是当地纳税大户。执法部门竟站在污染企业而不是公众利益这一边,让人哭笑不得。

  其实,用不着点击“中国空气污染地图”,公众想知道自己城市的污染状况,是件很简单的事,抬头看看上空笼罩的阴霾就知道了,看看医院日增的呼吸门诊者就知道了。但知道了又能怎样呢,公众没有环境执法权,无法直接问责监管部门,也很难就环境损害索赔———公众的权利困境,也正是民间版“污染地图”的困境所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民间版“污染地图”力量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