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ni1245 发表于 2007-12-16 15:56:51

绿地图项目之绿色文化的思考

引言
“自然之友”希望通过“绿地图”项目,在市民中倡导 绿色文化概念,并开发出一套鼓励市民自发参与保育活动,关心、考察并监督社区变化的活动工具与参与途径。

问:“什么是绿色文化?”

   绿色文化就是环境意识和环境理念以及由此形成的生态文明观和文明发展观。绿色文化是一种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和谐共进,能使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它以崇尚自然、保护环境、促进资源永续利用为基本特征。绿色文化是一种先进文化。通过营造绿色文化,增强社会各界人事的绿色理念,树立生态文明观和文明发展观,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虽然绿色文化是一个新的名词,但绿色文化并非缈不可寻,它已经渗透到人们的衣食住行,融会到人们的生产生活,如加强污染治理、重视环境保护、实行清洁生产,就是绿色文化的体现,越来越多的无污染食品和生活用品、越来越优美的人居环境和城市环境,以及以健康、安全、舒适为基本特征的绿色建筑、绿色包装、绿色交通等就是绿色文化的结晶。
   无论是环境意识、环境理念还是生态文明观、文明发展观,都是基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而形成的。人类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人类离不开环境,人不过是自然之子,无时无刻不受自然的恩惠。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包括土壤、空气、水、气候、森林、草原和各类动植物,对人类来说都是攸关生死的。人类文明与大自然的命运已紧密交织在一起,就如同心灵和躯体一样密不可分。人类再也不能以一个征服者的面目对自然发号施令,而必须学会尊重自然、善待自然,自觉充当维护自然稳定与和谐的调节者。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依赖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善待自然的过程。从这一过程的变化以及人在自然面前角色的调整,可以清晰地看出人类环境意识的逐步觉醒、形成和完善,正是经过几千年的反复实践和不断认识,人类才唤来了环境意识的觉醒,才树立了强烈的环境理念,才最终形成了把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态发展融为一体的生态文明观和文明发展观。而生态文明观和文明发展观是可持展理论的内核。由此可见,认识自然、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的意识,保护环境、修复环境、拯救自然的观念,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的思想,人与自然和谐协调、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就是绿色文化培育和发展的一个个阶梯。
任何一种文化都不是突然产生或消失的,都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产生的。绿色文化的产生,也有历史条件。当温饱问题没有解决时,绿色消费是一句空话,人们只有实现了小康生活,才会关注食品和生活用品的无毒无害、健康安全;当“居者有其屋”只是遥不可及的理想时,绿色建筑、绿色装潢,以及营造优美的家居环境就不可能成为时尚。因此,环境意识和环境理念是在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阶段、环境保护取得一定成就、人们对环境的认识达到一定水平的基础上产生的,而只有当环境意识和环境理念贯穿于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时,绿色文化才开始形成。



原始社会,人类不自觉地实践着人与麋鹿同群、人与自然浑然一体的“同天”的原始绿色文明。那时人类 不自觉地讲求“天人合一”的原始的绿色哲学。
农业社会,人类半自觉地实现着一味顺应自然、屈服于自然的“顺天”的黄色文明。那时人类半自觉地讲 求“天人感应”的黄色哲学。
工业社会,人类自觉地实践着一味征服自然的“制天”的灰色文明。那时人类自觉地讲求“人定胜天”的 灰色哲学。
人类征服自然,招致了自然的无情报复:森林锐减,水土流失,淡水污染,空气恶化,不可再生的各种资 源日益枯竭。作为自然之子的人类成了自然的逆子,成为本应与自己共存共荣的诸多生物的凶狠杀手,人类只 顾自己不断繁殖,不断膨胀,竟不断相互折磨,相互斗殴,相互残杀。这些人几乎成了被魔鬼割去了心肝,不 顾一切地拚命追求物质享受,一个劲地暴殄天物的怪兽。
人类的所作所为已严重威胁到自己的生存,因此人类必须也必然要寻找一种不同于灰色文明的新的文明来 拯救自己。
当人类步入信息社会,这种新的文明必须也必然是以人自身和谐为动力、以人与人和谐为保证、以人与自 然和谐为基础的、借助高新科技来实现的、高层次的“和天”的新的绿色文明。
以生态学观点审视世界,审视人类社会的绿色文化,将指引全人类去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三大 动态和谐、人类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两大动态美化,从而使全人类愈来愈好地生存、发展、完善与完美。


如今,通过各种媒体,每个人都越来越多地意识到环境与发展的问题存在:热带雨林的消失、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生物多样性锐减、贫困、难民潮、食物危机等问题不断发生。
对许多人来说,这些事都发生在遥远的地方。但仔细观察,我们就会发现,这些问题有许多就发生在当地,甚至校园里,学校的学生和教师都是资源的消费者,同时,作为社区的成员和现在的或未来的公民,教师和学生同时又是社区发展的负责人。它们有责任对社区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如果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比做一条跑道的话,那么在这条跑道之外是没有观众的,所有人都是运动员。环境和发展问题不仅是大人的事、政府的事,而且也是大家的事。因此传播绿色理念,培育绿色文化,势在必行.

    目前,开展的绿地图项目也是一种传播绿色文化的很好途径,它用一套世界通用的图示在地图上清楚地标示出环境中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态与文化景点,它帮助人们发现熟悉的周遭可能被忽略的绿色资源,换一个角度重新认识自己的居住环境,让你在喧嚣拥挤的都市,能用一种更健康??繁5姆绞缴?睢K?墓惴旱墓?诓斡胄

xiaoni1245 发表于 2007-12-16 15:59:07

关于绿色文化的一个旧帖
http://www.gsean.org/forum/read.php?tid-4938-keyword-%C2%CC%C9%AB%CE%C4%BB%AF.html

kikilizhm 发表于 2007-12-16 16:11:47

(转)对理念的理解和定义

什么是理念?中国大百科全书(简明版,1998)是这样阐述理念的:“一种理想的、永恒的、精神性的普遍范型。该词源于古希腊文,原意为形象。或指思想的理念,或指客观的理念。柏拉图认为理念是一种离开具体事物而独立存在的精神实体。中世纪经院哲学称理念为共相。康德将一些超经验的概念称为理性的理念,必须设定的理想。黑格尔称之为一种客观的理性或精神。” 我们时下使用\"理念\"如此之频繁而普遍,显然已失去了原意,以致新修订的《新华词典》不得不重新给出解释,把理念定义为观念、概念、想法或思想。
理念作为哲学术语,希腊文idea和eidos翻译而来的外来语,原意为形象,或指思想的理念,或指客观的理念。最早引入\"理念\"这一术语的是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年)。柏拉图认为:“理念是独立于具体事物和人的意识之外的实体。”在他看来,理念是永恒不变的,是塑造个别事物的“原形”,个别事物都是“分有”理念而成的。因此,柏拉图的理念不过是被抽掉了物质基础的概念,是被绝对化、神秘化了的概念。

   在康德和黑格尔的哲学中,把理念指作理性领域中的概念。康德(1724-1804年)借用柏拉图的术语,用“Idea”表示理性理念,他认为,理性是根据原则来认识的能力,通过概念在普遍中认识特殊。理性原则一般是共相、思维,这是就它以无条件者和无限者作为它的对象而言。理性的产物是理念。黑格尔(1770-1831年)对于理念作了进一步的发挥。黑格尔在《小逻辑》中表述:“理念是自在自为的真理,是概念和客观性的绝对统一。理念的理想的内容不是别的,只是概念和概念的诸规定;理念的实际的内容只是概念自己的表述,象概念在外部的定在的形式里所表现的那样。而且概念还包括这种外部形态于它的理想性中,使它受自己的支配,从而保持它自身于其中。” 黑格尔认为思维的产物一般地就是思想,但思想是形式的,思想更进一步加以规定就成为概念,而理念就是思想的全体——一个自在自为的范畴。因此,理念也就是真理,并且唯有理念才是真理。理念是具体的,也是发展的。作为自身具体的、自身发展的理念,乃是一个有机的系统,一个全体,包含很多阶段和环节在它自身内。黑格尔说的真理,与我们所说的真理不同,他认为真理只有一个,那就是绝对,就是上帝!

   环保理念应该人类与自然互助,文明共环境和谐。 让地球生机勃勃,让家园绿意融融。 生命来源自然,健康来自环保。 还老人一个纯净的梦, 给孩子一片蔚蓝的天。 万涓成水、汇\"绿\"成\"和\" 。


转自 兰大绿队榴莲论坛http://bbs.greenteamyw.cn/showtopic-233.aspx

华农高山 发表于 2007-12-16 16:30:40

恩?怎么我让你们思考的作业也往上面发啊?

王者 发表于 2007-12-17 11:39:47

呵呵~~   
作业,值得分享啊!

liwuqiang 发表于 2007-12-17 12:06:23

关注绿地图项目已有一段时间了。
今天看到这个帖子,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好的项目背后的文化思考,最让人沉思。

yangmeng580 发表于 2007-12-19 20:21:58

绿地图 可以尝试尝试

绿魂 发表于 2007-12-19 23:22:36

绿地图是很多ngo的社区资源的转化,美国的一个组织注册了绿地图专用标志版权!

王者 发表于 2007-12-20 23:36:06

我们环保社团如果想做这个项目有什么条件限制吗?

卢文昊 发表于 2007-12-20 23:40:38

做这个活动是要申请的,申请地方那个什么的授权,而且好像是要交一定的费用的。不过,可以用绿地图代替啊!主要是商量一下就可以!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绿地图项目之绿色文化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