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团专业化发展方向的尝试~~
我们武汉大学东湖分校生物资源与环境保护协会,是隶属于共青团武汉大学东湖分校委员会,其前身是2005年6月学生自发组建的“科研兴趣小组”,经过一年的成功运作,于2006年10月被生命科学学院批准为“生物多样性调查与保护研究组”。为了扩大我们的社会影响和更好的传播环保理念,经过我们不懈的努力和向学校的申请,在2007年3月我们的团队正式被校团委批准为“生物资源与环境保护协会”。我们协会主张充分利用我们所学专业技能,包括通过生物化学试验技术、分析化学技术、生态学试验等手段来尝试着解决我们所遇到的环境问题。尽管作为本科生,我们所掌握的技能有限,但是如果在有限的条件下能做出一定科学研究成果,这无论对活动参与者还是社团(研究组)的发展都应该是有利的。
对于大学生环境保护社团,无论成员来自于什么专业都应该具有一定的本专业特长。作为社团主要负责人,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条件,把大家的专业技能用到社团活动中来。我认为,这同样是一种开辟交叉领域的尝试,这对大家以后的工作学习也会很有利。
以上仅代表个人看法,有什么意见敬请大家指出!谢谢。 那不妨先作你们校园的生态调查,摸清你们校园的所有植被,然后看有什么食物链之类的
只是提供思路而已 恩 不错 不过要注意学生流动性比较大这个问题 走向专业化很重要,但是很多问题就是首先你要搞清楚问题,采用什么办法进行专业化研究,现在更多的NGO采用的社会调研型的基础上找出问题的原因,在进行问题专业化研究。你提出的这个是好事情,但是首先你要衡量一下你现在的专业性拥有的资源有哪些!搞清楚你的资源,在寻找相关的问题,扯上你的专业性才行,如果你这点都无法搞清楚,提专业化就是空话! 会员大多是哪个专业的?大几的? 大一,大二没有专业知识,大三大四有了部分知识,却已经退居幕后了 大一大二一般都是锻炼,等到了大三大四有能力了,却又没时间做了。唉,学生社团的悲哀啊。 个人觉得大三还是应该在社团再参与的,而且这是个过程。有人带,总比自己摸索好。毕业了如果有兴趣还可以坚持。专业化是社团发展的生命线 这似乎是个讨论好久的问题…… 引用第5楼雨吻花于2007-12-20 09:51发表的 :
大一,大二没有专业知识,大三大四有了部分知识,却已经退居幕后了
在幕后办些事也算,关键是很多时候是完全退出。
很老的一个话题了……
其实,社团的每一个人不需要多少专业知识,只要有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来参与,来组织,来帮助就够了。提前准备时学一学就差不多了。(针对大学社团搞得活动来说确实是这样的好像)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