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kilizhm 发表于 2007-12-29 13:29:13

[转]大师的风采——难忘的绿色记忆

转自绿队论坛 http://bbs.greenteamyw.cn/showtopic-76.aspx

偶然翻开以前的笔记本,不经意间发现了大一时对一次关于环保的讲座的只言片语的纪录,于是思绪和记忆向前追溯,让我想起了一位勇敢而坚韧的老人,他的智慧与纯粹,对自然的孜孜不倦的追求注定他的一生都将为之奔波劳顿,同样他的生命也将因此而真实和魅力无穷。

在绿队举办的一次活动中,让我有幸聆听到了唐锡阳老师做的关于绿色文化和人文关怀的讲座,也让我第一次对这位充满神奇色彩的中国环保第一人有了比较完备的认识。这种认识从他二十多年一步步走来的的坚韧不屈开始,从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洞见开始,从他对自然和生命的执著追求开始,从他充满智慧的言谈开始。

他送给我们的第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是:“人类的意义(环保的意义)不在于最后是否毁灭,而在于毁灭之前的过程是否完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入思考让它形成了自己的环保理念和生态哲学。他对自然始终抱着一种敬畏和尊重的态度,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他认为尊重自然是现代生态学的一面旗帜,于是他发出了如下的声音:

人类在自然面前算老几

尊重自然是生态学和生态伦理学的基本思想

地球上不能只关注和发展一个物种

“以人为本”不能套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

尊重自然,人类才有作为

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

唐锡阳老师从八十年代初开始就致力于环保事业,办杂志、出版各种专著,更为我们所熟知的是他二十年来不遗余力的坚持举办全国大学生绿色营,足迹遍布全国。他将环保的星星火炬传递给了一批又一批的大学生,他是一位躬行者更是一位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感染年轻人的智慧长者,如今许多活跃在环保第一线的年轻人都是当年他的绿色营营员。

唐锡阳老师是一个纯粹的环保主义者,他的婚姻也因为这个共同的主题使他与美籍妻子马霞结为了志同道合的伴侣,甚至让他承受了带着失去妻子的悲痛而继续从事自己心爱的事业的煎熬,这也许正是一种化悲痛为力量的慷慨之举吧。

唐锡阳老师所作的事情看起来很小有时却有很大。1996年,他得知云南德钦县为了解决财政困难,准备采伐100平方公里原始森林,林中还生活着200多只滇金丝猴,他一方面帮助云南方面向中国环境保护委员会和其他方面反映情况,另一方面发起和组织大学生绿色营前往调查,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马霞此时已身患绝症,但仍积极支持这个活动,拿出1万元,要求唐锡阳亲自带队。就在绿色营出发的当天,马霞去世了。唐锡阳肩负着妻子的遗托,带领绿色营远征滇西北。在宋健主任和各界人士的支持下,这片原始森林和林中的滇金丝猴终于得以保全。以后绿色营每年组织一次,1997年为了保护原始森林,他们奔赴西藏东南地区;1998年为了保护湿地,他们前往东北三江平原;1999年奔赴新疆探讨生态旅游和自然保护的关系;2000年奔赴南疆考察沙漠化并关注西部大开发的问题。绿色营挑选一批热爱大自然、关注环保的大学生,抓住环保的焦点进行调查研究,把考察的结果向各级政府汇报。这个活动通过电视新闻报道、巡回摄影展览、放录像片、出版画册等方式,极大地提高了群众的环保意识,促进了自然保护事业的发展。

唐锡阳老师的生态哲学可以概括为十六个字:物我同舟,天人共泰,尊重历史,还我自然。他主张把人字写的小一些再小一些以此彰显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无知和渺小。他将自己概括为:我喜欢狂风暴雨的大自然,我喜欢迷路的大自然。多么唯美的表述啊!

雨吻花 发表于 2007-12-29 13:37:03

呵呵,最后一句我也喜欢,我喜欢狂风暴雨的大自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大师的风采——难忘的绿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