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涸鄱湖推迟白鹤北迁
http://www.ncwbw.cn/UploadFile/20081711104982218.jpg昨天清晨,新建县大汊湖边,成千只白鹤上演了一场“鹤鸣协奏曲”。高亢的鸣叫声一阵响过一阵,像多重唱一般,深远而清亮,不绝于耳。
每年秋冬,来自西伯利亚的国际极危物种——白鹤都要来到鄱阳湖越冬。由于长江中上游来水偏少,入冬以来鄱阳湖遭遇严重旱情。水少了,湖面水域缩小了,这些可爱的白鹤精灵的栖息环境是否受到影响?“生活质量”是否下降?
带着这些疑问,1月4日、5日,记者两入湖区探了个究竟。
记者目击
成千白鹤比往年多呆一个月
4日,清晨,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汊湖保护区。数千只鹤正在湖区优雅而悠闲地沐浴着阳光,从远处传来清澈的鸣叫声让记者激动不已。
“不能喊,精灵们很警惕,一有响动就会飞走。”常年与鹤亲密接触的保护区管理站站长伍旭东悄声地对记者说,“今天大概有接近2700多只鹤,有9个品种吧。”
每年10月中旬,来自西伯利亚,我国东北、内蒙古、新疆等地的大批候鸟,成群结队,携儿带女,不远万里,来到鄱阳湖越冬。其中有白鹤、灰鹤、东方白鹳、黑鹳、大鸨、天鹅、鹈鹕、雁、鸭、鹭等珍稀鸟类。
“白鹤最多了,人们称它为仙鹤,是一种非常有灵性有礼貌的鸟儿。每年到我们这儿,就会优雅地站在湖岸和我们点头打招呼。要离别的时候,又会在保护站前面鸣叫盘旋,像是说‘再见’一般。”伍旭东指着远远的一只白鹤微笑地告诉记者。
鸟儿来到鄱阳湖后,不分种类,和睦相处,欢聚在一起。其中,白鹤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物种,1980年被列入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国际极危物种。
白鹤主要以苦草冬芽或浅水浮藻、小鱼昆虫为食物,往年,白鹤一般只在大汊湖保护区呆一个月左右,而到目前为止,白鹤在这已经呆了两个多月了,还没有离去。
“由于水位的下降,给鸟儿提供了更多的苦草冬芽。今年鸟儿生活质量没有下降,反而有改善。”伍旭东欣喜地告诉记者。
现场探因
水位下降提供了觅食和栖息场所
“干旱对大湖池基本没有影响,今年前来越冬的候鸟有八九万只,不比去年少。”大湖池保护区管理站副站长易武生解释说。
5日一大早,记者来到大湖池,在专家带领下,同样领略到了“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的壮观场面。
“绝大多数候鸟所需的觅食环境并不是汪洋一片,而是60至80厘米的浅水位,大湖池有专门的水坝和水闸,丰水期关闸蓄水,水位不足时则视水情调控水位,保证了鸟儿的觅食和生存环境。”易武生说。
尽管与前几年相比,今年的鄱阳湖水位下降,但候鸟的种类和数量并未受到影响。原因是,水位下降形成了大面积泥滩、沼泽和浅水湖泊,刚好为鸟类提供了适宜的觅食和栖息的场所,露出水面的水生动植物成为水鸟丰富的食物。
此外,与洞庭湖等湖泊相比,鄱阳湖由于人为干扰少,自然环境和水质好,也是吸引鸟儿云集的原因之一。
候鸟保护
1000万元用于鄱阳湖保护
“如果干旱年份持续时间长,对于鸟儿保护工作来讲,仍是一个巨大的新的挑战。因为水域缩小,导致了鸟儿栖息地相对集中,这将破坏保护区生态环境,为未来环境留下隐患。大量的鸟聚集在一地,也不利于疫情的防控。”鄱阳湖国家级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徐向荣说道。
事实上,针对旱情背景下的候鸟保护新课题,我省有关方面一直都在努力。
在食物链方面,我省为给鱼儿提供更多的繁衍场所,今年已在湖区投放了大量人工鱼巢、鱼苗,以保证水中能提供足够的食物,从而保护环境。
在大环境建设方面,省政府拨款1000万元用于鄱阳湖核心保护区的保护。鄱阳湖国家级保护区管理局在取得了大湖池、沙湖的控湖权后,又将周边常湖池、珠市湖、梅西湖、中湖池等五个湖的湖权租下来。
通过科学控水,合理养生,让这五个湖在干旱的条件下保持了适当的水位,成为了候鸟觅食场所,分散了鸟儿的聚集度。像大汊湖,由于水位控制好,约2700只鹤在那栖息繁衍,成为鸟类和谐生存的天堂。
“这种保护方法,不仅保证鸟儿过冬。同时鸟儿留下来的粪便有利于湖中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来年的大汊湖同样还将是候鸟的天堂。”伍旭东看着远远嬉戏的白鹤说。
记者 李小芬 文 杜少雄 摄
来源:南昌晚报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政府很重视呀~ 重要的候鸟栖息地,当然需要重视了。
典型的流域管理局来管理的话,效果应该会好些的。
中国应该在立法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