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有一些人在用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在坚持做着公益事业,他们的行为得到了社会的尊重和人们的支持,使他们从精神上得到了社会对他们的崇高行为的认可,但是真正在精神和意识上能够达到那种高度的人并不是很多。记得有记者采访某为公益之星的家人的时候,她的儿子说了一句话很值得我们思考“如果她是别人的母亲,我会真正的尊重她,支持她,但是他为什么是我的母亲呢?我除了是一个知名的民间人士的儿子,什么都没有从母亲那里得到,她把她的一切都付诸于他所谓的事业上了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样的儿子颇有微词,但是设身处地的想一想,他又何尝不值得我们同情呢?每一个人都愿意自己以及身边的人去做一些对社会有益的事情,但是,每一个人也都有一个心理承受的底线,一旦付出超过了这个底线,那么参与的公益活动将成为他们精神上的一种负担!可可西里,野牦牛队,当我们为那些将自己的青春,自己的生命奉献于高原的英雄们高唱赞歌,在宣扬他们的伟大的时候,有多少人真正得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又有多少人去关注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家庭,他们是伟大的,因为他们为这个社会付出了太多太多,但是他们也是最苦的,不是因为他们的付出实在太大了,而是因为这个社会回报给他们的太少了,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对每一个平常的人似乎很重要,但是对于真正的英雄,我们的社会机制应该让他们在奉献于他们主动承担的本不属于他们的社会责任的时候,没有后顾之忧!
从另一种层面上来讲,一味提倡付出与奉献是不现实的事情,体制健全的社会对于个人对公益的付出,应该是有所回报的,或者说,对于志愿者,尽管有些志愿者可能不愿接受,但是我们应有一套无论来自民间还是政府的回报机制。当然这个回报可以是多样的。那么对于现在,我们能够为参与到公益行动的人们以及他们身边的人能够做出一些什么呢? 这里这些时间很冷清,而且qq群里面好像我进去以后,没有人就某些问题提出一些意见和想法让我们大家一起探讨。
这些天在写一篇关于“个人成长在社团发展中的体现”方面的东西,再加上看《亲历可可西里十年》有些感触,一时思想发杈,写了这一些东西,觉得值得探讨,毕竟我们做的也算是公益活动的一个部分。希望大家一起探讨!!
另外那个“飞翔”提出的“社团成长经验的分享”可以考虑转到大讲堂,我个人讨论这个问题觉得很有意义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