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某些组织交流过。。。。某些社团什么的正式因为负责人的腐败以及没有责任感而使得社团或者组织颠覆。。。。
如何监督组织的管理模式也是一个问题啊。。。
嗯,是啊....这个问题,在我协会这里很突出... 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方式,合适你们的,才是最好的 找出适合自己的路线,那才是对组织的帮助. 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就可以了! 在探索中前进,在前进中总结,在总结中创新,在创新中探索
我老了, 还有年轻人………… 很伤感啊
没事的,尽力而为的基础上
在加一点拼搏和不要命
做环保就是这样 楼主文中提到“沟通型”人才,我想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说一下:
首先,沟通是必要,但是还没到为主的地步。对于学生社团来说,和外界沟通才能保证不回闭门造车,才能让自己的东西不会有明显的“纸上谈兵”的味道。对于一个绿色NGO,也需要像一个正常的组织一样与外界联络,沟通。所以说它是必要的。但是,如果以外界沟通为主,社团或者组织的活动围绕这个走,不用说,肯定不成。但是,我们的学生社团为什么热衷于“沟通”,进而培养了很多“沟通型”的人才呢?我个人认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现在做社团的都太注重所谓的知名度,而忽略了做社团的本意,或者说是违背了社团的宗旨。
其次,沟通的作用。就我个人感觉,环保,或者说绿色组织在全国范围内来说是相对于其他类型的组织,联合性还是比较强的。除了通过一些定期或不定期的会议之外,私下里总会通过各种关系来结识更多的绿色伙伴。这样一方面扩大了所谓的知名度,另一方面也使得一些活动的开展有了跨区域操作的可能。
最后,造成社团培养的“沟通型人才”的原因。不管怎样,学社社团还是摆脱不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的状况,一个人在社团的时间不过两三年,之后可以说基本上淡出社团的活动,和外界的联系当然也就不会为社团保持,而更多的成为自己生活中的朋友一样的联系。当然,如果一个人对社团的感情还不错,那么他就会把自己掌握的这些联系方式传下去。但是,因为所有社团都要换人,所以,在老一辈的牵线的情况下,这种沟通还会重复下去。这一点,对于非学生社团可能会好点。 引用第16楼乌兰山水于2008-05-15 21:18发表的 :
楼主文中提到“沟通型”人才,我想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说一下:
首先,沟通是必要,但是还没到为主的地步。对于学生社团来说,和外界沟通才能保证不回闭门造车,才能让自己的东西不会有明显的“纸上谈兵”的味道。对于一个绿色NGO,也需要像一个正常的组织一样与外界联络,沟通。所以说它是必要的。但是,如果以外界沟通为主,社团或者组织的活动围绕这个走,不用说,肯定不成。但是,我们的学生社团为什么热衷于“沟通”,进而培养了很多“沟通型”的人才呢?我个人认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现在做社团的都太注重所谓的知名度,而忽略了做社团的本意,或者说是违背了社团的宗旨。
其次,沟通的作用。就我个人感觉,环保,或者说绿色组织在全国范围内来说是相对于其他类型的组织,联合性还是比较强的。除了通过一些定期或不定期的会议之外,私下里总会通过各种关系来结识更多的绿色伙伴。这样一方面扩大了所谓的知名度,另一方面也使得一些活动的开展有了跨区域操作的可能。
最后,造成社团培养的“沟通型人才”的原因。不管怎样,学社社团还是摆脱不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的状况,一个人在社团的时间不过两三年,之后可以说基本上淡出社团的活动,和外界的联系当然也就不会为社团保持,而更多的成为自己生活中的朋友一样的联系。当然,如果一个人对社团的感情还不错,那么他就会把自己掌握的这些联系方式传下去。但是,因为所有社团都要换人,所以,在老一辈的牵线的情况下,这种沟通还会重复下去。这一点,对于非学生社团可能会好点。
确实。。。很多问题啊。。。
我们这几个人也真的很希望这个联盟最后能发展成ngo啊。。。。
现在需要往哪方面去发展是个头疼的问题啊。。。。 引用第17楼爱咋地咋地于2008-05-16 18:47发表的 :
确实。。。很多问题啊。。。
我们这几个人也真的很希望这个联盟最后能发展成ngo啊。。。。
现在需要往哪方面去发展是个头疼的问题啊。。。。
呵呵,我在学校的时候就和包括环保局苗工,绿友郭老师都谈过这个问题,也去过天津市民政局咨询过一些情况。
其实,好好想想,本来就是以学生为主体,需要一个既能全心在这方面做事,又不脱离学生实际的人来承担。
现在只有一句话:顺其自然。或许有些无奈的气氛,但是却很实际。
因为现在毕竟还在太初级的阶段,从真正意义上说是不是天津的“联合”还不一定,还很缺乏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很多时候是为了有事干而费尽心思来做,没有持续性…… 做环保还是做环保组织的问题哈,其实觉得没有一定之规,自己问心无愧就好啦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