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08-5-12 14:36:38

汪永晨老师讲座思考老孔篇

今天天气很好,虽然没有阳光,但是有雨,在天津很少能下一整天的雨,真的难得..

在唐锡阳老师的《错错错》里早就看到过汪永晨老师的名字和文章,应该说是慕名而往,很可惜,还迟到了,为数不多的迟到.

汪老师今天主要讲述了我国河流湖泊污染,大坝水电站对环境及其周围生态造成的严重后果,内容比较庞杂,自然的人文的都有。通过八九十年代的照片记录和世纪初的对比,概述了我国主要河流在改革开放中遭受的浩劫,对贫困山区生活的居民的生活的影响,展现了摆在我们面前水污染的严峻挑战,以及绿家园在各个地区的一些活动成果和影响,也提到了记者沙龙和生态补偿机制,总体来说,收获还是不小的。

在汪老师的讲座时,我也在思考一些问题:面对河流上游贫困山区的人们来说,以前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现在,山没有了,变成了沙子,水干涸了,变成了历史的河床,但是为了生存与生活,他们仍然依靠山水的残羹,于是,第一个问题出现了,他们在活动中必然对生态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在他们和环境之间我们应该持什么样的观点??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怎么样去看待两者之间的关系??提到了生态补偿机制,我个人很早就听说过这个词,可是,上游的居民为生活而造成的人为破坏能占几成,汪老师也说了,主要搞破坏的不是上游的居民,那么,第二个问题,下游地区的生态补偿又是在为什么样的人付费?不法分子??汪老师在讲解中把很多问题都归结到政府身上,这点我承认,我们的体制是有问题,那么,又一个问题,除了体制之外我们绝大多数的居民是否也应该有愧疚感???

……

不多说了,对与河流这块,我在天津生活这几年也深有体会,我也是在渭河边上长大的,说句实话,渭河在2005年夏季,确实断流干涸了,我亲眼所见,都有些不敢相信,天津的情况也不好,海河污染严重,在全国排的上名,每年也因此花费大量的资金,可是治理效果并不明显。我也一直想做一个关于海河的项目,现在还不成熟,如果留在天津的话,我会继续努力的。

欢迎大家帮我解惑,也希望听到不同的声音。

爱咋地咋地 发表于 2008-5-12 20:16:53

照片呢?嘿嘿,我要看照片啊。。。

乌兰山水 发表于 2008-5-15 21:08:12

在没有听汪老师讲座前,她的《绿镜头》很值得一看;
还有一本是《绿色记者沙龙》,汪老师编的,汇集了很多人的想法。
个人认为,前一本直观、震撼;后一本理性、全面。
天津这边不知道其他学校能不能借到,我觉得大家最好借来看看,也可以联盟组织学习一下,尤其是《绿色记者沙龙》,可以说能开阔大家在环保上的思路。我知道南开环科有本《绿色记者沙龙》,现在应该在他们的绿色书架上

天涯浪人 发表于 2008-5-16 22:23:28

联盟已经有这些书了,真在积累资源

没有 发表于 2008-5-17 20:51:31

电子书是下了的,但优盘坏了,我很郁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汪永晨老师讲座思考老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