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刘博士、吕博士及周教授等几位专家的指导,我们的调研方向确定为:湿地面积不断萎缩,海水入侵所带来的危害;盐城当地50年来的降水量与湿地面积变化情况的关系;泥炭地的破坏情况,导致碳排放,评估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吴老师有丰富的宣教经验,在她指导下,宣教确定为:相关部门的访谈;当地居民入户访谈;小湿地使者的培训;文化下乡活动;广场宣教;成果展板高校巡展。
我们的目标为:取得盐城湿地与当地气候等第一手资料;加深湿地使者成员对湿地与气候变化之间关系的了解程度;组织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使宣传对象了解湿地的概念及其保护意义,湿地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在保护区周边建立湿地保护民众组织,促进社区共管,让更多的民众参与湿地保护工作;向政府提出科学开发湿地的建议。
我们的测评方式为:是否能形成调研报告及制作具有说服力的宣传资料;民众参与程度及热情程度;活动前后湿地概念及保护意识对比调查;是否建立了湿地民众保护组织;是否得到有关专家学者及政府支持。
环保记者李亚明与盐城政府保持良好的关系,盐城政府已答应给予支持;中萃吴经理一直关注本次活动,同意在火炬传递活动结束后与我们协商;院团委、应化系答应给予资金支持。
本次湿地使者围绕湿地与气候这个主题展开。在活动初期,我们将会针对巢湖地区各界人士对于此主题相关问题的认识展开调研,调研结果将通过以下几种途径付诸应用:一、整理成调研报告,通过媒体进行报道,向公众展示我们的调研成果;二、以此调研报告为基础,与当地有关部门、民间组织展开讨论;三、以此调研报告为基础,制作宣传品,在社区等地方进行宣传。
在调研的过程中也同时进行相应的宣传,宣传的对象主要为巢湖市区的市民以及巢湖周边农村的农民、渔民。调研以走访、座谈、问卷、体验为主,同时也会穿插一些轻松的娱乐活动。
主要的调研结束之后,宣传工作其实也已经进行了一些。随后将会针对我们的调研结果制作宣传品,充实我们的知识库,在下面对社区、青少年学生、企业等群体的宣传中能够丰富多彩。在宣传中,我们争取得到社会各方面的积极配合,以获得好的效果。
媒体对于我们的活动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后方,新华日报、扬子晚报将会用行动支持我们,同时我们会利用全国第二大校园bbs——小百合实时报道活动进展;在前方,我们会联系巢湖日报等当地媒体对我们的活动进行报道。
在巢湖地区的调研、宣传结束后,回到南京,我们会整理资料在南京进行持续的宣传以扩大影响。
不错哦!
帮我们搜集信息赚点绿豆也应该咯 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