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野人 发表于 2008-7-3 02:05:26

纪念我的8000帖——再谈关注、了解、支持、参与

先申明一下,在此之前我仅仅发了7999帖,不到8000帖,目前正在写的这个帖子是第8000帖。

2004年11月29日,我在济溪注册,到今天,2008年7月3日,算起来有1312天,但是注册当日和今天的3日刚开始不算完整的一天的话,我在济溪有整整1310个日子了!

2004年7月我大学毕业,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去了离学校不远的“西部”——咸阳服务。去了咸阳,我主要负责当地的西部计划项目办日常管理工作中。除了日常工作之外,主要就是西安大学生绿色营的一些事情和GreenSOS Fund的一些“工作”。2004年国庆,首届地区性组织发展研讨会在南京召开,我没有去参加,去了成都参加GreenSOS求策会。回来后也在继续做相关的工作。

到了11月底,holywood给我发来邮件,让我去www.gsean.org/forum看看,测试一下。我就去注册了,当时注册的人不多,看ID就知道,我是第十一个,除了管理员帐号admins外,我算是第十人。从此,开始了我的济溪生涯。从其他的回忆帖子中大家可能也了解到,济溪的最初发起人没有我,我是一个后来者。最早的gsean是首届地区性组织研讨会后的一个小组活动计划,为此据说还获得过一小笔资金呢。后来做了一个留言板,不过这个留言板我没有见过,不知道是真的没有见过还是假的没有见过,反正目前没有任何印象了。可能就是2004年11月份济溪交流论坛的出现,终止了该留言板的使命,也由此繁衍出济溪这一目前全国最大的环境交流网络。

进入济溪的最初一段时间,我也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在关注,也因为初创时期的一些不完善,提出了不少意见和建议;在关注过程中对济溪有了更深的了解;到后来因为济溪这个平台发挥了很多重要的作用,所以就开始转向支持济溪这个交流平台的发展;在济溪长期的活跃,以及参与程度较高,所以逐步融入并成为管理团队成员之一,到现在不管在什么岗位上都一直的参与济溪的管理和协调工作……。这也就是一个人对于某一个事物的认识过程的一个缩影:关注、了解、支持、参与。

关注、了解、支持、参与,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虽然时间有长有短,但是始终是有这么一个过程存在的。

目前也有人说很多参加协会的报有不同的目的,不是真正为了环保。其实这不要紧,我曾经和别人谈过,我最早做环境组织的时候也不是为了环保,环保只是一个切入点而已。为什么他要加入环境组织而没有加入其他协会呢?千年修得同船渡,没有缘分不会走到一起来,也不会相似。我们都应该珍惜每一个人,珍惜每一个有潜力的人。只要有热情,那么我们就有进一步培养他的可能性。我们要通过广泛的、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吸引他的关注,往往很多社团都是没有做好这一步,流失了大量的人才,并且让很多人认为做环保的协会也不是什么好协会,没有什么意义。这个你不能怪他们,这应该是事实。我们很多协会在这一步都做得不好,组织者等、靠、要,想要加入的都成为积极分子,都是一个骨干,一个积极主动的会员。让他关注你(指环境组织)是什么,你在做什么,你做的事情是否有意义,你的事情是否适合我去做……没有关注就没有了解,既然不了解,那么又怎么会继续待在你这里呢?如果一个成员,对协会,对环保有了真正的了解,那么他是会支持协会的发展的,会支持环保工作的,不管他在什么岗位上,都会继续支持,因为他们对你有了真正的了解,认为这是有意义的,他会从心里支持你。在这之前的三个阶段过了,还不一定是协会的骨干,或者协会的积极分子。为什么呢?支持环保有很多途径,并不是加入环境组织才是唯一的途径,并不要因为自己是环境组织而高人一等,而必须加入你,这不尽然。参与环保的途径也很多,不一定是加入环境组织才是参与环保。真正支持环保的人,他会通过各种方式去参与环保活动,去保护身边的环境。

说了半天,那么这个和环境组织有关系吗?从支持途径和参与途径的多样性,说明后面的后环境组织已经没有什么必然的关系了。这里就要提到,环境组织的作用,大学生环境组织工作的方向,我们应该做什么……等问题了。目前大学生环境组织面临的一个集中问题就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协会换届频繁,人员流失严重,传承很差。这里特别要提出就是社团的文化传承问题。因为他们没有明白自己改做什么这个问题。那么大学生环境组织该做什么呢?

我认为,大学生环境组织必须结合自身实际,自身特点,制定自己的发展道路。围绕人接触一个事务的“关注、了解、支持、参与”这一特点,我们应该以提高大学生环境意识为大学生环境组织的首要目标。以每一个加入环境组织的成员入手,要让他们逐渐的关注环境、了解环境现状、支持环保活动、参与环保实践。就算他们一年半载离开协会,但是他们已经有了环境意识,不管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不管以后在什么工作岗位,都会自觉践行环保行为,这就是我们的环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为什么我们一直舍近求远,去做中学生、小学生的环境教育?而很少有大学生环境组织做自身的环境教育,自己都没有教育好,为什么去教育别人?自己的人都没有教育好,为什么到外面去教育其他人?是中小学生听话一些?还是这样更加引人关注?为什么不能脚踏实地的做好自己组织内部的环境教育?

因此,在这里,我要倡导大学生环境组织做好大学生环境教育工作,要让加入自己组织的人没有一个觉得自己加入这个组织是划不来的,没有一个人从自己组织离开,没有一个人一辈子不真正珍惜在大学期间加入环境组织这一难忘的日子……

那么针对大学生的环境教育,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在我给西安的“三秦绿色学堂”制定的一个初步发展规划建议中提到过,对于大学生环境教育分为三类进行,也可以说是分三步进行培训,要在西安实现三级培训机制,至少需要3年时间才能完善。

第一步为初级培训,通过环境知识培训、交流环境焦点话题、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等方式让大家认识环境、了解环境现状、参与部分环境保护活动,增加成员的一些难忘的经历。这是面向普通大学生的,或者说面向大学生环境组织的新成员的。

第二步为中级培训,通过对项目策划、组织、实施等方面的培训,加强对外交流,提高他们的环境应对能力。这主要面向具有一定环境意识的大学生及大学生环境组织成员,主要目标是培养一些环保骨干成员,能够独当一面的环保活动工作者,同时也是在培养一些未来的环境NGO人才。

第三步是高级培训,通过更多的精英化培训,提供更多的机会和锻炼机会,培养精英式人才。

三级培训师一个构想,第一步为主要的、大众型的,普及型的培训;第二步重点,要加强力量;第三步是可遇不可求的。也就是说第一类大学生环境教育,面向大学生环境组织成员及广大的大学生环境组织,是每个环境组织都应该做的,不光是作为一个项目来做,而是要做成一个长期的常规性活动,这其实也是种学习机制。第二类是有条件的、有能力的组织可以去尝试,逐步完善机制,走出一条符合自身特色的道路来。第三类要能够综合利用各类资源,也要看一些个人因素,所以是可遇不可求的。

要开始做这样的尝试,需要有魄力改变现有的现状,要统一思想,要真正理解才行。我不希望大家盲目模仿,到时候将会人不人鬼不鬼,只是东施效颦而已。感兴趣的组织有机会的可以继续进一步探讨。

两点多了,献上我的8000帖,该睡觉了!


=======================================

2003年写的一个小文:


关注、了解、支持、参与
初次认识刘文化老师是在2001年的9月份,在我们协会的成立大会上,刘文化老师代表西安市环境保护局出席了会议。接过刘老师的名片,翻过来发现背面印着“关注、了解、支持、参与”和“传播绿色文明,选择绿色生活”几个大字。当时我还没有回过神来,通过这近两年年的环保经历以及和刘老师打的不少交道,让我真正了解了其中的涵义。
环境保护工作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当今社会,社会公众的环境意识还不够强,而环境保护是需要政府和民间两方面配合才能做好的,公众占了整个群体的大部分,只有解决了公众环境意识差这个问题才能真正解决环境问题。怎样才能提高社会公众的环境意识呢,“关注、了解、支持、参与”正说明了公众提高环境意识的每一个过程。
   关注 要对任何一件事情感兴趣,首先要关注这件事,这是培养一个人的兴趣的第一步。
了解 我们不能只在周围围着环境问题看热闹,而应该了解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环境问题带来的一些列问题、解决环境问题的措施、预防环境灾害发生的办法等等,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支持 在我们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的前提下,我们就应该支持环境保护行为,接受环境教育。
   参与 光是支持环境保护还不行,我们必须参与到环境保护活动中去,在实践中不断的学习。我们要走出去,亲自去宣传环境知识、开展环保实践、去提高别人的环境意识,实现一个良性循环。
“关注、了解、支持、参与”为我们对待环境保护指明了方向,使我们少走了不少的弯路。实际上,我们做任何一件事都离不开这几个步骤,只有按照这几个步骤去做,相信任何事情都是能够解决的,环境保护自然不在话下。

kefodshen 发表于 2008-7-3 02:19:20

沙发!

标题应为“帖”,不是“贴”

原来野人也是后来的啊

雨吻花 发表于 2008-7-3 08:54:44

原本我在7月7日才是一周年的注册纪念,但是也只能在长沙的时候和大家分享了

mirror 发表于 2008-7-3 09:10:51

野人辛苦了呀。

kikilizhm 发表于 2008-7-3 09:27:22

好东西分享了

雨峰 发表于 2008-7-3 10:07:27

野人不愧灌水天才呀!这么多呀!呵呵……

风声之度 发表于 2008-7-3 10:49:36

我比较欣赏后面那三类培训..

华农高山 发表于 2008-7-3 11:48:24

关注、了解、支持、参与
这个说的很有道理!

fresh_fxc 发表于 2008-7-3 12:04:58

大学生环境教育三级培训,像三步走~
就如所说,很多人刚进入环保社团其实不是因为环保。
我觉得第一阶段就应该侧重于参与性,要把环保交流培训在开端开展有难度。

长安野人 发表于 2008-7-3 12:07:18

引用第8楼fresh_fxc于2008-07-03 12:04发表的 :
大学生环境教育三级培训,像三步走~

开始阶段三步走,走到一定程度是同时进行的,面向的对象有所不同,目的有所不同而已。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纪念我的8000帖——再谈关注、了解、支持、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