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我们的历史:发生在上世纪的孤儿群收养
面对社会踊跃的四川地震孤儿收养热潮,一篇唐山孤儿写的一篇文章打动了所有的中国人,提醒我们检讨一下自己是否真正做好收养孩子准备。其实在上个世纪的中国也发生过孤儿群收养的事情,感动人间大爱今天的同时,我们也感怀一下有着相似境况的历史吧——2808位日本遗孤被中国母亲收养
温家宝总理访日演讲时有这么一段话:“有2808名日本孩子被遗弃在中国,成为孤儿。饱受战争创伤的中国人收留了他们,把他们从死亡线上拯救出来,并抚育成人。中日邦交正常后,中国政府为这些遗孤寻亲提供了极大的帮助。至今已有2513名日本遗孤返日定居。”
在日俄战争后的近半个世纪时间里,日本政府通过各种手段先后移入中国东北150万日本侨民,而在日本二战投降后其自身又无力及时将侨民接运回国,致使中国东北的日侨在1945年八一五之后迅即演化为难民。东北一部分地区的日侨成年人大量死亡,家庭解体,大批日侨儿童遂成为遗孤,而很多中国百姓用博大的胸襟不计战争创伤的前嫌,省吃俭用的收养了这批日本遗孤。
中日合拍的电影《清凉寺的钟声》说的就是这样的故事。
3000上海孤儿被内蒙古牧民收养
上海孤儿是指在我国三年困难时期及其后一段时期,一般指1960年至1963年间——被抛掷在常州、无锡、苏州和上海一带各大城市、之后又被转移至华北地区的大量弃婴。
从1959年开始,中国各地均陷入不同程度的粮荒,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由于人口稠密,尤其受到影响。在许多农村,家庭所分配到的粮食定额,已不能满足全部成员的生存需求,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家庭选择将幼年子女遗弃到城市之中。到1960年,该地区各大城市的福利机构均已收留了数倍于正常年份的弃婴,加上粮食形势日趋严峻,各福利机构已经无力抚养这些弃婴。
时任全国妇联主席的康克清为此问题找到时任内蒙古第一书记的乌兰夫,希望他能从牧区调拨一些奶粉。但是乌兰夫在请示了总理周恩来之后,做出了更加重大的决定:发动整个内蒙古,将一批孤儿接到牧区,交给牧民抚养。此后,仅仅在1960年一年,内蒙古就安置了2000多名南方来的孤儿。牧民们将他们统称为上海孤儿。
目前,这批孤儿的养父母大部分均已去世,使得他们掀起了大规模的寻亲浪潮,也出现了描写他们生活的文学作品,如《静静的艾敏河》。 伟大的中国母亲——孩子,如果你还能活着,千万记住我永远爱你!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新闻里说了贝因美针对0到6岁灾区孤儿启动了一个公益扶养计划,从吃到用,从养到教,范围很广呢 引用第1楼school_baby于2008-07-03 16:05发表的 :
伟大的中国母亲——孩子,如果你还能活着,千万记住我永远爱你!
页:
[1]